題鹿門山

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1〕。

沙禽近初識,浦樹遙莫辨〔2〕。

漸到鹿門山,山明翠微淺〔3〕。

岩潭多屈曲,舟楫屢回轉〔4〕。

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5〕。

金澗餌芝術〔6〕,石床臥苔蘚〔7〕。

紛吾感耆舊〔8〕,結纜事攀踐〔9〕。

隱跡今尚存〔10〕,高風邈已遠〔11〕。

白雲何時去。。引,丹桂空偃蹇〔13〕。

探討意未窮〔14〕,回艇夕陽晚〔15〕。

題解

鹿門山,在今湖北襄樊市東南三十裏;漢水東岸。舊名蘇嶺山,東漢建武年間,襄陽侯習鬱立神祠於山,刻二石鹿,夾神道口,俗因稱為鹿門廟,並以廟名山。詩題明銅活字本、《四部叢刊》本等作“登鹿門山懷古”。本詩為紀遊之作,記述了曆時一天的鹿門山之行。《唐才子傳》卷一《張子容傳》謂子容“初與孟浩然同隱鹿門山”,考子容於開元元年(713)登第,則他與浩然共隱鹿門山當在先天元年(712)以前;本詩寫鹿門之遊為晨出暮歸,又細玩詩中“昔聞”六句之意,似乎是時作者對鹿門龐德公遺跡的探訪尚屬初次或頭幾次,所以詩當作於詩人早年還未隱居鹿門時,時間大約為中宗景龍(707—709)年間。前四句寫從澗南園(見注〔1〕)乘船越過峴山入漢水的經過和沿途所見,五至八句寫自漢水折東溯山溪至鹿門山的景況,接下十句寫探尋鄉賢龐德公遺跡的感受,表現出對於隱逸高風的企慕,最後二甸以日暮返回作結。全詩依遊蹤所至為序安排詩句,首句說“清曉因興來”,結尾說“探討意未窮”,可見作者此遊始終為探幽尋勝的興致所左右;這一內容加上對隱逸高風的向往,成為本詩的兩大主旨,從這裏讀者不難窺見作者的誌趣與愛好。

注釋

〔1〕乘流:順流而下。江峴(xiàn):指漢水邊的峴山。“江”指漢水。峴山在今襄樊市南七裏,漢水西岸。作者的住宅澗南園在峴山旁,宅北有澗,可通漢水。參見陳貽焮《唐詩論叢·孟浩然事跡考辨》。〔2〕初:銅活字本、《叢刊》本等作“方”。浦:水邊。〔3〕翠微:輕淡青蔥的山色。〔4〕岩潭:山崖和崖下潭水。楫:船槳。這兩句說,小船沿著曲折的岩間水流迂回而行。〔5〕昔聞”二句:龐德公,東漢襄陽人。居峴山之南,未嚐人城府。躬耕田裏,以琴書自娛,夫妻相敬如賓。與司馬徽、諸葛亮相友善。荊州刺史劉表屢次延請。皆不就。“後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反。”事見《後漢書·逸民列傳》、《襄陽耆舊傳》。〔6〕金澗:澗之美稱。餌(ěr)服食;銅活字本、《叢刊》本等作“養”。養,生長,繁殖。芝術:皆藥草名。芝,菌類植物的一種,古人以為瑞草。術(zhú),有蒼術、白術兩種,其根狀莖均可入藥。〔7〕石床:指山中可供人坐臥的平石。〔8〕紛:盛多貌。屈原《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這裏形容感觸多。耆(qí)舊:德高望重的故老。指龐德公。〔9〕結纜:係上纜繩,指停船。攀踐:攀登。〔10〕隱跡:指龐德公隱居的遺跡。〔11〕邈:悠遠。〔2〕白雲:南朝齊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隻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後因以白雲表示隱逸的情趣。何時去:謂當年龐德公隱逸的高風、情趣久已逝去。指後無繼其風者。〔13〕“丹桂”句:意本《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後因以桂樹指隱居地的景物。丹桂,桂樹的一種,皮赤色。偃蹇(yǎnjiǎn),形容枝幹屈伸自如的樣子。句謂徒有隱居地的景物依然。〔14〕探討:指訪尋山水,窮極幽隱。〔15〕艇:小船;銅活字本、《叢刊》本等作“艫”。

夜歸鹿門寺

山寺鳴鍾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1〕。

人隨沙路向江村〔2〕,予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3〕,忽到龐公棲隱處〔4〕。

樵徑非遙長寂寥〔5〕,唯有幽人夜來去〔6〕。

題解

鹿門寺,疑即鹿門廟,參見上詩題解。“寺”銅活字本、《叢刊》本等作“歌”,《文苑英華》作“山歌”,《唐百家詩選》作“寺歌”。本詩“予”句謂己夜歸鹿門山居住,當作於詩人與張子容共隱鹿門期間,時間約在先天元年(712)以前,說見上詩題解這首詩可分為前後兩半。前半用平聲韻,寫暮色降臨,這時的漁梁渡頭,人們爭先擺渡過江,沿著沙路走向江村的家中,自己也在這時乘船返回鹿門山。一個“亦”字,表明詩人視鹿門為自己的家一般。後半改用仄聲韻,寫在月光的照耀下,暮靄中的鹿門古樹顯現,自己忽然發現已到了龐公隱居之所,那旁邊打柴的小路靜寂無人,隻有自己這個隱士自來自去。前半渡頭的喧鬧與後半鹿門的寂寥兩相對照,更加顯出後者的幽靜。不但景物如此,詩人之心境亦然。清施補華稱讚此詩“清幽絕妙”(《峴傭說詩》),甚是。

注釋

〔1〕漁梁:洲名,亦作“焦粱”。在襄陽城東漢水中,距峴山不遠。《水經注·沔水》:“襄陽城東……沔水(漢水)中有魚梁洲,龐德公所居。”爭渡喧:庾信《同州還詩》:“上林催獵響,河橋爭渡喧。”〔2〕路:銅活字本、《叢刊》本等作“岸”。〔3〕開煙樹:指暮靄中的樹木在月光下顯現出來。開,展現。〔4〕龐公:龐德公,見上詩注〔5〕。〔5〕樵徑非遙:銅活字本、《叢刊》本、《河嶽英靈集》等作“岩扉鬆徑”。〔6〕幽人:隱士。夜:銅活字本、《叢刊》本等作“自”。

送張子容進士舉

夕曛山照滅〔1〕,送客出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