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進食障礙患者的護理(2 / 3)

3.神經性厭食的治療治療神經性厭食比較困難,患者往往不認為自己的症狀是病,不配合治療,因此不同患者的預後差異很大。有的患者單次發作後完全康複,有些患者表現為波動性病程,還有的患者表現為持續數年的慢性惡化性病程。國外有報道,住院的神經性厭食患者死亡率達10%,多是因為餓死、自殺或電解質紊亂。因此,關心、了解患者,探究患者的成長史及人格結構與目前症狀的關係,得到患者的信任,進而細致周到的護理特別是心理護理尤為重要。治療的一般原則是首先糾正營養不良,同時或稍後開展心理治療以及輔助的藥物治療。多數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嚴重者需要強製入院。治療護理之前首先需要完善相關檢查,包括檢查血電解質、肝腎功能等,以維持正常的生命體征;必要時拍攝X線胸片以了解肺部感染的情況,做痰培養以及藥敏試驗,以便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控製感染。

(1) 糾正營養不良神經性厭食症患者住院期間要密切觀察進食情況,一般要求每日攝入的能量為12557 J(3000cal),並保證患者進食後不得自發嘔吐或誘吐。另外,要定期測量體重,並製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體重目標,期望每周增加體重0.5~1kg,療程一般為8~10周,或必須達到某一體重方可出院等。如果條件允許,入院初期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免患者一次進食的量過多。對於病程不到6個月,沒有暴食及嘔吐的患者,如果其父母能夠積極地配合參與家庭治療,可以在門診進行治療。住院治療包括:

1) 營養支持治療:供給高熱量飲食,給予靜脈輸液或靜脈高營養治療,保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如果有低蛋白血症,可以靜脈給予白蛋白注射液,補足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2) 促進食欲:餐前肌內注射胰島素可促進食欲,但要防止低血糖反應。

(2) 神經性厭食的心理治療神經性厭食患者都有強烈的有關食物、節食和體重的錯誤認知,它們是治療的障礙,如果不改變這些錯誤認知,一旦脫離治療環境,患者就會複發。因此,認知療法對神經性厭食治療的開展及療效的鞏固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認知療法的關鍵在於改變這些錯誤的認知,所以治療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醫患、護患關係,取得患者的合作。病房的醫護人員要注意言行一致,為患者營造出具有約束性,同時具有治療作用的環境。不僅要充分利用正性強化(表揚)和負性強化(懲罰)的方法,還要充分注意調動患者自己的積極性,以鞏固療效。心理治療首先應了解患者的發病誘因,給予認知療法、行為治療、家庭治療。

(3) 神經性厭食的藥物治療軀體情況好轉後,針對某些患者存在抑鬱情緒、強迫觀念等症狀對症治療。抗抑鬱藥物應用較多,常用的有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及三環類抗抑鬱藥。常用的有舒必利200~400mg/d,對單純厭食者效果較好;丙咪嗪50~200mg/d,阿米替林150mg/d,對伴貪食誘吐者效果較好。其他SSRI類抗抑鬱藥亦可應用,穩定情緒,促進食欲,並維持治療一段時間。其他藥物如抗精神病藥、鋰鹽、H1受體拮抗劑、抗癲癇藥等也可對症使用。

4.神經性厭食的護理

(1) 基礎護理神經性厭食症患者住院期間護士要給予密切觀察,三餐進食時的情況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入院初期可能會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免患者一次進食的量過多。護士要保證患者進食後不再自發嘔吐或誘吐。按要求,定期測量體重,與患者共同製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體重目標,保證每周增加體重0.5~1 kg。創建溫馨的進食環境,保證進食的安全。

(2) 心理護理仔細觀察,了解患者的言行,探究患者的成長史及人格結構與目前症狀的關係,得到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贏得患者的信任和對治療主動配合是護理成功與否的關鍵。對於年輕的患者,了解患者厭食的原因,家長的態度、家庭情況和以往配合治療的情況,針對患者的情緒特點和個人喜好,做好有效的溝通,給予及時表揚、鼓勵,保證護理計劃的順利實施。心理護理包括:

1) 認知護理:主要針對患者的體象障礙,進行認知行為糾正,對於根除症狀,預防複發有效。

2) 行為護理:在神經性厭食的心理護理治療中,行為治療是最主要的,其中操作性條件反射方法是最有效的。行為護理治療主要采取正性強化法的治療原理,物質和精神獎勵相結合,達到目標體重便予以獎勵和鼓勵,即給予正性強化物的唯一依據是體重增加。需要注意的是醫護人員和患者達成一致。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樣可以避免醫護人員和患者因“如何吃的?”“吃了多少?”及“吃了什麼”等這樣的問題發生爭吵,造成醫患關係緊張,隻有體重增加才是客觀的指標。對於有暴食、嘔吐或催吐及導瀉的患者,可以采用反應預防,要求他們在每餐之後,待在觀察室裏2~3個小時,以停止他們的這些行為。

3) 家庭護理:針對與起病有關的家庭因素,進行係統的家庭護理有助於緩解症狀,減少複發。通過護理使患者重新產生進食的欲望。

5.神經性厭食的病程與預後病程常為慢性遷延性,有周期性緩解和複發,常常有持久存在的營養不良、消瘦,約50%的患者治療效果較好,表現為體重增加,軀體情況改善及社會適應能力改善,20%的患者病情反複,25%的患者始終達不到正常體重,5%~10%的患者死於極度營養不良或其他並發症或心境障礙所致的自殺等。其並發症常見的有焦慮障礙、恐懼症、強迫症、心境障礙、物質濫用等。

二 、神經性貪食

神經性貪食(bulimia nervosa)是一種進食障礙特征為反複發作或周期發作的不可抗拒的攝食欲望及暴食行為,即一次進食大量食物,吃得又多又快,故稱為暴食。其發病人群主要是女性,該症女性患病率為1%~3%。發病年齡多在18~20歲。男性少見,患病率大約為女性的1/10。多數人喜歡選擇食用高熱量的鬆軟甜食,如蛋糕、巧克力等,並有不能控製的飲食感覺,自己明知不對卻無法控製。同時患者有擔心發胖的恐懼心理,常采取不適當的代償行為包括引吐、導瀉、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發胖的極端措施。長時間持續可能造成水、電解質紊亂,常見的有低血鉀、低血鈉、代謝性堿中毒、代謝性酸中毒、心律失常、胃腸道損害等。神經性貪食可與神經性厭食交替出現,兩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機製,多數患者是神經性厭食的延續者,發病年齡較神經性厭食晚。

1.神經性貪食的診斷標準

(1) 存在一種持續的難以控製的進食和渴求食物的觀念,並且於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食物的貪食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