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患者的護理
1.掌握進食障礙的三種主要的臨床類型、特點、診斷及鑒別診斷的基本要點和治療原則;掌握睡眠障礙的臨床類型、特點、診斷及鑒別診斷的基本要點。
2.熟悉睡眠障礙的治療原則。
專業術語
失眠症insomnia
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
嗜睡症hypersomnia
神經性厭食anorexia nervosa
神經性貪食bulimia nervosa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sleepwake rhythm disorder
睡行症sleep walking disorder
神經性嘔吐psychogenic vomiting
夜驚sleep terror
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
夢魘nightmare disorder
心理因素相關生理障礙(physiological disorder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是指一組在病因方麵以心理社會因素為主要原因,臨床方麵以生理障礙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一組疾病。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工作節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發生著變化,心理因素相關生理障礙越來越引起關注。本章著重介紹進食障礙與睡眠障礙。
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s)是一組以進食行為異常為主的精神障礙,伴發顯著體重改變和(或)生理功能紊亂的一組綜合征,是生物學易感素質與社會心理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及神經性嘔吐。
進食障礙的病因與發病機製如下:
1.生物學因素患者的同胞姐妹中,同病率為6%~10%,高於普通人群,提示遺傳因素起一定的作用。還有研究認為,進食障礙可能存在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和神經內分泌係統功能異常,急性期大腦神經遞質尤其是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和某些神經肽紊亂,可能是本病的生物學基礎。另外,患者的黃體生成素水平低,且對黃體生成素釋放因子的反應異常。還有嚴重的體溫調節障礙和月經紊亂,治療後雖然體重恢複正常,有些患者仍無正常的月經周期,說明確實存在生物學異常。
2.心理因素進食障礙患者發病前往往有某些生活事件發生,影響患者的情緒,出現情緒問題;患者常存在某些人格弱點,比如性格多具有拘謹、刻板、強迫的特點及完美主義傾向;還有人認為進食障礙是青少年對情緒問題的回避及向兒童期退行的表現。
3.社會文化環境因素進食障礙的發病率上升與追求苗條的審美文化有關。有人稱其為體象畸形症,在國外有人稱其為醜形幻想症、畸形恐懼症、美麗強迫症等,即客觀上軀體外表並不存在缺陷,或者有極其輕微的缺陷,但其主觀想象具有奇特的醜陋而產生的極為痛苦的心理疾病。
一、神經性厭食
神經性厭食(anorexia nervosa)一詞係1868年由一名英國醫師命名,他強調該疾病的心理因素,亦稱神經性食欲缺乏,是指有意節製飲食,導致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的一種進食障礙,多見於青少年女性,首次發病年齡一般在10~30歲,80%的病例始發於13~20歲。據美國報道,女性的終身患病率為0.5%~1%,男性患者少見。美、英等國的調查表明,經濟富裕的上、中層家庭中,以及像芭蕾舞演員這類強調身材苗條的職業中,本病的發病率較高。我國尚無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供應的不斷豐富,以及我國對“瘦為美”標準的追求,使其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患者常有過分擔心發胖,甚至已明顯消瘦仍自認為太胖,即使醫師進行解釋也無效,采取過度運動、引吐、導瀉等方法以減輕體重。部分患者可以用胃脹不適,食欲下降等理由來解釋其限製飲食,結果造成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女性出現閉經,男性可有性功能減退。青春期前發病的患者性器官呈幼稚型。有的患者可有間歇發作的暴飲暴食。本症並非軀體疾病所致的體重減輕,患者節食也不是其他精神障礙的繼發症狀。
1.神經性厭食的診斷標準
(1) 明顯的體重減輕比正常平均體重減輕15%以上,或者Quetelet體重指數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期前不能達到所期望的軀體增長標準並有發育延遲或停滯,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正常體重是理想體重±10%。Quetelet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體重(kg)/身高(m2)。
(2) 故意造成體重減輕至少具有下列1項:① 回避“導致發胖的食物”;② 自我誘發嘔吐;③ 自我引發排便;④ 過度運動;⑤ 服用厭食劑或利尿劑等。
(3) 常有病理性怕胖指一種持續存在的異乎尋常地害怕發胖的超價觀念,並且患者給自己製訂一個過低的體重界限,這個界值遠遠低於醫師認為是適度的或健康的體重。
(4) 常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廣泛內分泌紊亂女性表現為閉經,連續停經3個月經周期以上,婦女如用激素替代治療可出現持續陰道出血。男性表現為性興趣喪失或性功能低下,可有生長激素升高,皮質醇濃度上升,外周甲狀腺代謝異常及胰島素分泌異常。
(5) 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
(6) 有間歇發作的暴飲暴食,此時隻診斷為神經性厭食。
2.神經性厭食的鑒別診斷此病應與某些軀體疾病引起的體重減輕相鑒別,軀體疾病的患者很少有怕胖的超價觀念及體像障礙。需要鑒別的有:
(1) 抑鬱症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可伴發抑鬱症狀,抑鬱症患者也往往存在食欲減退,即這兩種疾病可能並存。抑鬱症的患者沒有對體重增加的過分恐懼,單純改善體重後仍會有抑鬱發作。抑鬱症患者以情緒低落症狀占主導,同時有思維、行為的改變及抑鬱症自身的生物學節律,如少語,思維遲緩,意誌活動減退,抑鬱心境具有晨重暮輕的節律性,患者因食欲差而進食少;神經性厭食的患者一般是由於害怕肥胖而有意節食,並非食欲減退,有些甚至食欲良好並因此偷食或暴食,之後又通過引吐或導瀉來避免體重增加,據此可排除抑鬱症。
(2) 神經性貪食神經性厭食症患者有時大量進食,但根據CCMD3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交替出現的經常性厭食與間歇性暴食症狀,隻診斷神經性厭食症,排除神經性貪食。
(3) 精神分裂症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病史中無荒謬、怪異的言行,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可排除精神分裂症。
(4) 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在節製飲食之前無其他軀體疾病,節食的目的是為了控製體重,節食後出現消瘦、軀體功能衰竭、合並肺部感染,因此應診斷為神經性厭食合並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