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內大重量的牽引治療,對於脊髓型頸椎病,以及伴有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後縱韌帶骨化的病人是不適宜的,目前已列為禁忌,因為這有可能導致脊髓損傷並使脊髓型頸椎病病人的症狀明顯加重而且難以恢複。
長時間的臥床牽引,可引起病人產生單調、呆板的感覺,您可以多聽音樂、看書,以豐富您的生活,打發漫長的牽引時間。長時間臥床牽引的病人應練習深呼吸,用力咳嗽,以防止墜積性肺炎。牽引過程中,您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鍛煉活動,如四肢關節的主動活動等,這樣可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肌力和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牽引過程中,您不要自己隨意增減重量,否則容易造成牽引失敗而影響治療。在長期臥床牽引期間,您應當多飲水及吃富含粗纖維食物,並定時按摩腹部,由右下腹至右上腹,再由左上腹至左下腹,這樣可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
如果您是在家自己牽引的話,長時間的牽引後,當您感覺原有症狀加重,或肢體麻木、頸項酸痛不適等情況,應當停止或暫時停止牽引,可休息幾天後再從小重量開始,小心地試行牽引。如果再次出現上述情況,則應當停止牽引,並到醫院找醫生看病,反映上述情況。
牽引最基本的工具是頜枕吊帶。現在市場上有許多新的牽引器械,這些器械都試圖使頸椎牽引方法更簡單、更有效,大多適合於家庭自我牽引,但不管哪一種方法均需依靠牽引和對抗牽引來實現,這些器械,病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認真選用。
我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與北京惠慈假肢醫療用品開發有限公司合作改進的頜枕牽引吊帶,適合於大多數頸椎病病人坐位或臥床牽引時使用,我院骨科病人使用的大多數頜枕牽引吊帶也基本上由北京惠慈公司提供。經我院骨科多年使用表明,這些頜枕牽引吊帶牽引力均勻,對病人的下頜及枕部壓力適中,對皮膚無明顯刺激,病人大多感到舒適,使用方便。
牽引療法痛苦少,效果良好,並發症少,適應證廣泛,但並非人人皆宜。對於並發有嚴重心、肺疾病,心肺功能不全,以及全身衰弱的病人不適合牽引,高齡病人以及脊髓型頸椎病,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等病人選用牽引時應當謹慎。
85.物理治療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頸椎病康複
物理治療是應用自然界的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素(又稱理療),如聲、光、電、熱、電磁、機械及放射能等作用於人體,以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方法。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也是較為有效和常用的治療方法。但是,一般來說理療起效比較慢,每天1~2次,1個療程10~14天。具體選用哪種理療方法,理療科醫生會根據病情和條件來選定,選用2~3項的組合,不必每一項理療都做。理療配合其他的保守治療方法同時進行,效果會更好。一般認為,急性期可進行離子導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可改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另外,頸部的幹擾電療、音頻電療、直流電離子導入、超聲波、紅外線、激光等理療,對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止痛、消除神經根的炎症性水腫及緩解粘連都有積極作用,對改善臨床症狀也是十分有效的。適用於神經根型、交感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各種有關症狀的緩解。而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並不能促進四肢活動功能的改善;但對於伴有頸肩背部肌肉疼痛僵硬,以及手術後的康複,則有較明顯的療效。當然,對於不同的病人應當選用什麼樣的理療方式,應當由理療科醫生根據病人病情的不同,合理選用。
(1)離子導入療法:應用直流電向體內導入各種中西藥物,稱作離子導入療法,用於治療頸椎病,有一定效果。這些藥物包括鹽酸普魯卡因、碘化鉀、陳醋、冰醋酸、威靈仙以及其他的一些中藥等。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對於神經根型、頸型頸椎病、項背肌肌肉筋膜炎,以及伴有頸肩部肌肉疼痛、痙攣的其他各型頸椎病患者,使用直流電陳醋導入或陳醋加威靈仙同時導入,對於緩解疼痛、改善症狀可以有一定療效,其作用機製目前尚無定論。而對於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效果不明顯。
(2)高頻電療法:常用的有超短波、短波及微波等療法,通過其深部的電熱作用,改善神經根、椎動脈等組織的血液循環,以利其功能的恢複,應用得當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3)石蠟療法:利用加熱後的石蠟敷貼於患處,局部組織受熱後,毛細血管擴張,循環加速,組織細胞通透性增加,有利於組織水腫的消散及血腫吸收。此外,還有消炎、鎮痛、緩解肌肉痙攣等作用,多應用於神經根型、交感型、頸型頸椎病以及項背肌肌肉筋膜炎。此療法使組織受熱作用強,時間持久,作用深度可達1厘米,故療效較好,又簡便易行,因此比較常用。
(4)家庭中可以進行的理療:上述的各種理療方法都需要到醫院的理療科進行,不僅費時,而且尚有一定醫藥費用的支出。另外有一些簡單的理療方法,病人可以在家中自己實施,目前市場上有許多的家庭理療儀器出售,也為病人在家中實施自我理療提供了一些方便。
家庭理療,不僅省時省錢,而且還可以配合臥床休息,再輔助以其他的口服藥物、外用藥等治療方法,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對於那些離醫院較遠,看病不方便的病人來說可以有事半功倍之效,應當鼓勵。
更簡單的方法是,局部使用冷熱敷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冷熱敷也是屬於物理治療。
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宜使用冰塊冷敷治療。局部冷敷有助於減輕組織的滲出、腫脹,有助於減輕局部的無菌性炎症反應,從而可以減輕疼痛,冷敷的時間一般應控製在急性發病後的兩三天內。另外,應當注意,在冷敷時不要一次冷敷時間太長,不要讓冰塊在一個部位過長時間停留,以防止局部皮膚凍傷。冷敷時以每次10~30分鍾,每天5~10次為宜。
熱敷治療可改善局部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已經出現的腫脹以減輕症狀,一般適用於慢性期的病人。可用熱毛巾、熱水袋或電熱手爐等進行局部外敷,紅外線燈泡照射或普通白熾燈泡照射也能產生局部熱療的作用,也可使用各種市售的產熱物如熱敷袋及寒痛樂等熱敷;市售的各種場效應治療儀、頻譜儀以及遠紅外線治療儀等實際上也是以產熱為主的理療方法,與熱敷治療的機製大致相同,可以使用;也可用活血化瘀的中藥熏洗方法,受熱時,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可以增加活血化瘀中藥的局部吸收,增強其局部的藥理作用,從而起到很好的消炎、消腫止痛的作用。治療時局部溫度應保持在50~60℃,熱敷時間每次15~20分鍾,每日2次。溫度太高或時間過久,可引起周圍血管過度擴張而加重症狀,有些病人甚至可引起局部燙傷,應注意避免。
另外,長期反複使用理療,可能使肌肉因長期充血而出現變性,或引起永久性的功能障礙,應當注意。
另外,頸椎病人睡電熱毯以及在浴缸內熱水浸泡也是很好的理療方法,簡單方便,舒適無痛苦,配合其他的治療方法,可以有助於緩解症狀,特別是頸、肩、背部的疼痛症狀。
86.手法按摩推拿要講科學
手法按摩推拿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之一。它的治療作用能夠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複頸椎的活動,鬆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的粘連,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緩解對神經血管的刺激與壓迫,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收到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緩解症狀的效果,同時,對癱瘓肢體進行按摩,還可以減少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硬和關節畸形。
中醫的按摩推拿方法較多,譬如頸椎的被動伸屈旋轉、穴位推揉、棘突點壓及彈撥、手法牽引、重壓按摩等均為有效的療法。西醫的按摩手法主要針對頸椎的退行性改變,采取被動活動的方法,包括對頸椎的推壓震動、對頸椎的旋轉及肌肉放鬆按摩等,這種手法操作輕巧,病人容易配合。它不但能夠減輕疼痛及麻木,而且可以明顯地改善頸椎的活動功能,這是西方流行的一種治療方法。病人除接受治療外,還應該主動鍛煉,通過醫療體操鍛煉頸項肌,可以做頸伸、頸屈、旋轉、側屈等各方向的活動,每次10~15分鍾,每天進行3~4次,動作宜緩慢平穩,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度。具體可參照本書有關章節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