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全文如下:.
周館長、劉主任:
2006年12月14日,真是個難忘的好日子,能有緣在台北接待你們,使我也見識到現代文學館是如此有效率而又優秀。可惜時間不允許我與你們再多相聚一、兩次,不但有些需要請益的事來不及談起,即連一些我曆年累積的照片剪貼附有簡單散文詩說明,逐篇記錄的資料也沒時間問你們是否需要?尤其感到歉疚的是隻被匆匆應對,未及深思你們希望多要些書的好意。直到你們告辭之後,才靜下心來理解到你們此行的難得與可以想見的準備工作及行程的緊湊。無奈,隻得今天再設法補送一些書,包括《羅蘭小語》第3、4、5輯各五本、《詩人之國》五本,《綠色小屋》五本,分兩包奉上。此外,我要拜托你們幫我帶《歲月的沉沙》、《飄雪的春天》及《彩繪的日記》各一套,共五本,給舍妹靳方,她把自己原存的我的作品都給出版社送去作樣書了,使我很替她劃不來,那些書往往是一去不回頭的。後來我聽說大陸的“版權公司”替作家送樣書給出版商,是找人家要錢的,現在我隻得再補寄一些給靳方,麻煩你們不知是否太過重了?我猜想你們此行一定“負擔沉重”,如果太不方便,也請不要客氣,把這包要給靳方的放在旅館櫃台,我派人去取回即可。
其實,我真正的意願是你們能抽出時間再光臨一次,看看我的照片資料(都是有關我到大陸或其他地方訪問的照片、記事,不隻是照片簿,上麵每張都附有記事小品),也許你們可以幫我決定有沒有必要以後交給你們現代文學館。
《綠色小屋》是以天津為背景的一部包括家庭教育、愛情與婚姻的浪漫故事,在台灣暢銷四十版,先請王紅小姐(我們同行的文學館攝影師)過目。女孩子不像男人那麼隻重理性,不重視感情(我的小說和瓊瑤的不一樣)。
祝愉快!
羅蘭20061215.
我之所以願將這封長信原文照抄,是因為從信中可以看出羅蘭女士這樣一位蜚聲海內外文壇的文學大家,辦事如此認真,考慮如此縝密、周到,這同時也是一篇為人處世的精彩短語啊!
然而羅蘭女士的認真、執著在她隨後又給我的一張便簽上更可見證。她說:.有件小事,在此拜托:我常常看到有人在報端稱“冰心女士”為“冰心老人”,覺得人不是一輩子都“老”,稱她冰心女士不就行了嗎?所以我希望如果要報道我的時候,稱我“羅蘭女士”就好了,當麵稱我“羅蘭老師”,有個“老”字也就代表一切了,“羅蘭老人”多難看呀!
謝謝!
羅蘭.
這件事,雖說是“小事”,也被這位經常針對“生活小事”發表意見和指正謬誤的大作家所注意。如說得多麼好哇,人不是一輩子都“老”,怎麼能稱這個“老”,那個“老”?人們啊,永遠年輕!永遠要保持年輕的心態和活力!正像羅蘭女士,雖說年逾八旬,卻依然耳聰目明,思維敏捷。她嬌小的身影,走起路來更是輕如春風。在她身邊,你會感到親切、平易、近人,且極富生活情趣和青春活力!
雖然近幾年我沒有再去台灣,但我時時想起她,思念她……一位海峽彼岸可親可敬的羅蘭女士!
2011年初夏5月..後記.我沒有料到,今生做編輯工作竟至30多年,而且是在《人民文學》。《人民文學》所經曆的風風雨雨,也正是我走過的道路。長期以來,《人民文學》和廣大作家有著深厚的情誼,這也使得作為編輯和刊物負責人的我,能夠有機會密切地接觸他們,熟悉他們,了解他們,從而從他們身上汲取許多營養,學習許多東西。
這本是以記敘作家、藝術家生活與創作的散文,正是多年來我同前輩作家和同輩作家朋友交往的一些親身感受,一些片斷記憶,希望讀者朋友不吝指教,我當十分感謝。
周明
2011年中秋節,北京
(2011年9月21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