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說來說去,無論什麼心態,不也是行賄嗎?當然,我這個年紀是不排斥行賄的,我也多次給人送過禮。但是對於年輕人,尤其是有點清高的年輕人,做這種違背自己良心的事帶來的壓力,不容易消解啊”。
我:“這是不明白一個道理,同樣的事,用不同心態去做,性質完全不同,甚至善惡都會相反。
比如說,看到一個孩子盜竊,去嗬斥他,如果心裏想著是為了這孩子以後有教養不違法做個好人,那就是善心。如果心裏有戾氣,隻是為了拿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個合理的發泄途徑,就是惡念。
新加坡規定,犯法了要施以鞭刑,那麼執法人員去用鞭子抽違法人就是善,代表正義。如果普通人,因為受了領導或家人的氣,拿著鞭子去大街上抽違法的人,那是為了泄憤,這就是惡行。即便是執法者,如果行刑時,想的是,真過癮、真刺激,那也是惡。同樣是抽打違法者,因為心態不同,善惡相反啊。
再比如,同樣是舉報貪官,一個人是暗中收集證據多年卻始終不舉報,隻因沒有得到單位的某項福利,才開始上告。而另一個人,完全是出於公義,拿到證據就舉報,即便對方用利益收買,也絕不動心。這兩者行為相同,但也是善惡相反。
所以,心態絕不是小事,而是一個人是否能保住以及提升道德感的關鍵,也是區分善惡的重要指標,而且還有關自信心的建立。一個以慈父心態看待天下人的人,任何時候都絕不會缺乏自信,無論他遇到什麼人什麼事。這其中的含義你不會不明白吧”。
六哥:“其實要想解決心理這種理和事的衝突,不一定非得用這種方式。有一種人,把行賄受賄諂媚巴結、蠅營狗苟,當成天經地義的真理來執行。一生隻為爭權奪利,他心裏也沒有矛盾啊”。
我:“這當然也是解決內心衝突的一種辦法。但是如果把世故圓滑、奸詐惡毒的手段當做天經地義的真理,那麼就會出現副作用。
天道因果的反彈且不說,在日常生活中,他就會變成一個極其令人討厭的人。比如說某位領導,把行賄受賄、諂媚巴結當作真理,那麼如果別人不巴結他,他就會討厭對方,去找別人的麻煩。那麼他找別人的麻煩次數多了,別人怎麼能不伺機報複。
而如果把這些僅僅作為手段,而不是認同這些錯誤的觀念,就不會改變初心汙染自己,也不會損失道德感。兩者的區別隻在於你是否能控製好自己的私心”。
六哥:“好吧,就算你說的有些道理。那我就這樣去勸我的表妹嗎?用理事迥異的態度,去處理與領導和同事的關係。說一些圓滑點的話,給領導送些禮”。
我:“當然可以。但你一定要說清楚重點。那就是心態。一定要保持著隨順眾生的理念。甚至是以後在單位有了威望,用自己正確的理念去影響他人的誌向。再有就是,理事迥異也不過是暫時的初級形態而已,後麵還有理事圓融呢”。
六哥:“還是感覺,理事迥異雖然容易做到,但你說那種心態卻不容易做到”。
我:“那也沒辦法,這就要看個人機緣和悟性了。又要心理平靜從容,又要別人不排斥你,又要不損失道德感,保住自己清高的感覺,就隻能努力朝這個方向靠攏。
天下哪有那麼多兩全其美的事。就算她能像馬雲一樣建立一個完全自己控製的企業以及企業文化,做龍頭老大。在政府高官麵前,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個性和理念去做事。天下沒有完全自由不受製約的人。修心是一件艱難的事,不努力是不會有好效果的”。
六哥:“你如此巧舌機辯,可不符合大道無言,言出道斷的境界啊”。
我:“是的,真正的大道不是辯論出來的。如果我出於炫耀自我、爭強好勝的目的甚至是為了名利來說這些,無論我說的內容對不對,那都是很大的過錯。
但我真的隻是想傳遞一些可以減少煩惱和怨氣的理念,讓世道人心更和諧一點,這應該就沒問題。即便有些疏漏和錯誤,相信更多人還是能從其中看到正確的部分。
今天就到這吧,嘴都說幹了,明兒有空再聊理事圓融”。
六哥:“你那天說的理事迥異,我總結一下就是,不想離婚就閉嘴;不想失業就聽話。明明反抗不了冰冷的現實,偏偏還要掙紮幾下,就為了保護自己那點自尊感,結果也還是得屈從。既沒有風度,也解決不了問題,顯得可憐又可笑。
總之就是沒本事就別叭叭,對吧?倒也幹脆利索,簡單粗暴”。
我:“哈哈,你這樣理解,表象上說也有道理。
不過假如真的這樣想,雖然可以暫時解決內心衝突的問題,但卻後患無窮,會加重委屈感或自卑感,甚至會轉化成仇恨。對人人笑臉相迎,心中卻每天幻想著‘等我有錢有權了,就踩在你們頭上,好好收拾你們’。以為自己是帶著血海深仇臥薪嚐膽呢,那生活要是能順利才是奇跡呢。
還是那句話,正確的心態就是暫時隨順眾生,日後感化眾生,隻有這樣才能不損失道德感和自信”。
既然說到這了,那就還繼續昨天的話題。說說比理事迥異更高一層的理事圓融吧。
其實說來很簡單。就是在自己原有的理念上,再加一個重要原則。
那就是:‘為了達到一個不是惡行的大目標,可以用違背自己理念的手段去達到目的’。
並且把這個原則當作天經地義,毫不猶豫、毫不為難、毫不懷疑、毫不後悔的去執行。這就是理事圓融。
好比下棋,為了最後的勝利,應當也必須棄卒保車。這是人人明白的道理,棋盤上沒人會猶疑、心疼。但一旦用在現實中很多人就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