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過來是:孔子對顏淵說:‘用我,我就去幹;不用我,我隱藏起來。能做到這樣的,隻有我和你。’好勝心強的子路連忙問:‘老師,您統率三軍將和誰在一起?’孔子說:‘赤手空拳打虎,蹚水過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隻和凡遇事謹慎,善於謀劃而又能辦成事的人在一起。’
說了這麼多,你就應該明白,雖然你活了四十幾歲,可是很多問題你並沒有從多方麵去思考。你接受了很多教育是片麵、扭曲,甚至是完全違背了天道因果的大道理。
那麼既然以上的幾個貌似正確的例子都可以被反駁,那麼還有什麼不是應該反思的呢?
至於你說提倡善惡不二會有副作用。這樣說吧,任何一種理論,任何一種事物,任何一種主義,任何一種做法,都會有副作用。
就像嶽飛和袁崇煥的例子,善者自會看到善,惡者自會看到惡。
事情本身並無善惡。而是人心根據自己的需求,把它硬生生區別出了善惡。
時間、情境、人群等等,一切都在不停變化,對錯隻能是相對而不可能有絕對,善惡也一樣”。
六哥:“你舉的例子多是家國天下的,能不能說點生活中的,還是那句話,你得接地氣啊”。
我:“舉大是大非的例子,就是要你明白,既然大善大惡都能沒有區別,那生活中的小事就更是如此了。比如說,麵對戰爭或****,殺身成仁,有殺身成仁的善與惡。退隱山林,有退隱山林的善與惡,有道則顯,無道則隱麼。兩者無需相互指責。
善惡不二有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讓人間少一些爭執衝突,少一些固執。不要總以為自己代表了天下正義,天道往往不是常人理解的那樣。
常人總是看到別人的錯誤,然後就氣憤不已。其實我們看待別人的惡行,就應該像看待老虎吃羊一樣,那是他們自己不能控製的。他們不能控製自己的貪嗔癡,就像老虎不能控製吃羊的本能一樣。還要像慈父看待劣子,頑劣的孩子蹦蹦跳跳破壞東西,是很正常的,他自己也控製不了。
對人性就要這樣認識,就不容易怨天尤人了。而且不隻是對別人這樣認知,對自己人性中的惡也要充分認識到,這樣才能打敗自己的惡念麼。
既然這些都能想通,那麼生活中的瑣事爭執就更沒有必要了。因為你認為的對,真的不一定對,不管它當下看起來有多麼正確。
你要接地氣,我說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比如有些女性生孩子後,會陷入超級執著的心魔,把孩子當作眼珠般珍貴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就心疼的落淚或對照顧孩子的家人大發脾氣,使身邊的家人戰戰兢兢,整日氣鬱,還自以為這是對孩子的深愛。其實完全是好心作惡。
天下間誰家的孩子不生病?誰家的孩子不磕碰?這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為了這些事生氣,那不是愚癡到了極點嗎。說到底就是情執太重,缺乏智慧。
再者說,一個人從小隻享福不吃苦,絕對不是好事。提前把福報消耗過多,成年後就要吃苦,所以老話才說慣子如殺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要細細體悟啊。
就算不探討善惡問題,隻從利益角度出發。孩子長大了會離開,老公才會陪著你一輩子,這個賬很容易算清楚。把老公得罪狠了,他不是修養特別深的話,負麵情緒肯定會反射到你身上。你的生活當然也就不會順利,這就是不明白善惡不二的道理。
一條小路坑坑窪窪,車不得不慢,這是惡;但不容易發生大事故,這是善;修路自然是善,可路修的平整寬闊,就一定有人開快車出大事,這是惡。
一個人膽小可能會錯過一些機會,但可能也會規避了一些危險。一個人膽大敢闖敢拚,可能會獲得一些利益,但也可能因為不知趨避而喪命。
善中有惡,惡中有善,一切事物同理。
善惡不二明白了,自然也就舉一反三了,理事也是不二嘛,一切都是不二的嘛”。
六哥:“你再怎麼講善惡不二,理事不二,具體做事的時候總得有抉擇啊”。
我:“那當然,否則不就成了糊塗蛋。真正明白了理事不二的道理,具體事情上的做法就是,隨緣任運。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當左則左,當右則右。還是那句話,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絕不會被世俗理念所束縛。
關鍵是善惡不二之上還有善惡皆空,即便是天道因果的大道理也不要執著,因為一切都是無常,緣起性空嘛。這個就不細說了,那是至高無上的層次了,非語言能準確表達的。
能達到善惡不二,理事不二的層次,已經是萬中無一了。到了一切不二的層次,這個人的一言一行,就是理、就是道,雖然表麵上看是事相,所謂言出法隨,動靜道顯。
當然,沒到那個境界之前就必須逐漸明了善惡,認真的斷惡修善,否則就是空談。
極端點說,你被人捅幾刀,能不懼不怒,才有資格說自己證到了不二法門。否則就老老實實一步一步在事相上修行。沒有翅膀還要飛,那就隻能粉身碎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