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理事迥異、理事圓融、理事不二(三)(2 / 3)

所以他會選擇性的注意,曆史事件中、現實生活中,好人沒好報的例子來安慰自己。在潛意識或表意識中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你看不自私的人都沒有好下場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嘛。’

再有一點,民族英雄往往會被拿出來煽動情緒,以便統治者利用民眾來發動戰爭,對其他國家、民族加以理直氣壯的屠殺。自古以來以大義之名造下大惡的例子多不勝數,比如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極端信仰、錯誤的使命感等等。

這些所謂的大義,民眾如果不能智慧地加以鑒別,在別有用心的人煽動之下,就會變成他們的炮灰。遠的不說,二戰時德意日征兵的時候,用的不就是這些大義來蠱惑煽動嘛”。

六哥:“按照你的意思,漢奸叛徒都得怪嶽飛和袁崇煥之類的人嗎”?

我:“當然不是。意誌堅韌,三觀正確的人,他們會從嶽飛和袁崇煥的例子中得到相反的感悟。他們會認為,堅守自己的道,殺身成仁,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很光榮的事。這樣的人在遇到危難時,就會挺身而出,這就是善的一麵。

同樣一件事,善人會從中看到善,惡人會從中看到惡。

但是從整個時空看來,並沒有客觀不變的善和惡。所謂善惡,不過是人類出於自身的角度去衡量,不同的角度會得到不同的結論。比如說成吉思汗,你說他是屠夫,也有人支持。說他是民族英雄,也有人支持”。

六哥:“你一會兒說善惡不二,一會兒又說有善惡兩麵。你到底能不能自圓其說”?

我:“我說有善有惡,是從世俗道理層麵去衡量。說善惡不二是從天道因果的高度來講,兩者並不矛盾。

好比說,動物學家研究動物的習性和小孩子觀察動物的習性,得到的結論絕不會一樣。

動物學家完全從理性出發,不代入情感。對於他來說,外來的一群螞蟻殺光了原住地的螞蟻;獅子吃了一隻羚羊;獅子被毒蛇咬死;死後又被禿鷲吃掉等等等等,不過都是動物本能支配下的,為了生存而做出的行為。沒有哪一方是善或者是惡。

隻有小孩子代入了情感,才會說羊是可憐的,豺狼虎豹是惡毒的。同情弱者是人類的本能嘛。有這個本能的其中部分原因,是因為人類會把自己代入弱者的角色,因為害怕自己被強者侵害,所以會可憐同情弱者而厭惡強者。

而隻有少部分真正善良智慧的人,才能去除這種心理。他們也關愛生命,但完全出於惻隱之心,是對強者弱者都一視同仁,能看到一切生命的痛苦。

動物學家就好比從天道因果的高度去看人類的所有紛爭。小孩子就好比人類自己,出於各種私心或被各種情感幹擾來判斷善惡。後者並不客觀”。

六哥:“總覺得這個理論很別扭,抹殺善惡,會有副作用吧”?

我:“你覺得別扭,那是你沒有跳出你受過的教育和固有的理念。我舉個例子,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優點吧?戰場上聽從命令是優點吧?勇猛作戰,至死不退也是優點吧?主流觀點是這樣教育的吧”?

六哥:“當然啊,正常來說這些當然是要提倡的”。

我:“那我給你逐條反向解析一下。首先說言必信、行必果,孟子的原話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翻譯過來就是,‘說出的事一定可信,說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辦到,這是個淺薄固執的小人呀。’

孟子又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翻譯過來就是’通達的人說話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結果不可,隻要合乎天道大義就行‘。

殺手對雇主說,拿了你的錢,我肯定就會殺了他;強盜對手下說,為了兄弟們過上好日子,咱們一定得把這個大戶搶光;古惑仔裏的坤哥對手下說,我們出來混要講信用,說了殺他全家就得殺他全家。這都是言必信,行必果。你說這是善嗎?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某個男人,對他的愛人或父母子女說:我絕不會讓別人欺負你們,我會盡力保護你們。

然後他的家人在外麵因為小事與人爭執,這個男人就對他人進行毆打,甚至是殺害。他倒是言必信,行必果。可是,請問你這是善嗎?

他們的做法不過是符合了世間小道理的一部分,但是卻違背了天道因果的大道理。

再說戰場上忠實執行命令這一點。如果抗戰期間,一個RB兵違背了上級殺光百姓的命令,偷偷放走了幾個孩子,你能說這是惡嗎?

說白了,人類有人類的小道理,天道因果有它的大道理,有時兩者是衝突的,如果固執其中,那就會混亂顛倒。

再說勇猛作戰,至死不退。這樣的人往往被稱為英雄或者勇士。可論語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原文我無法記得準確,我們搜索一下來看看。

你看著上麵寫道: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