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自我安慰、自我欺騙(2 / 3)

依此類推,如果時間足夠、計算力足夠,可以推演到幾乎無數層分支。甚至可以精確推演出對方可能說的每一句話,一字不差,以及他說這些話時的音量分貝、每一個抑揚頓挫還有與之配合的微表情,包括他的心理活動。

就像一台超級電腦與人類下圍棋,靠的就是邏輯窮盡。雖然它不能提前知道人類會把子落在何處,但人類可能落子的所有位置它都會推演到,並有相應的對策。

據說圍棋的變化是3的361次方,現在的電腦還不能做到完全計算。但這個變話畢竟不是無窮,隻要電腦技術不斷進步,我相信終有一天,人類在圍棋上的所有輾轉騰挪都逃不過電腦的推演。實際上前一段時間圍棋九段高手李世石就輸給了電腦阿爾法狗,而最近的新聞是阿爾法狗60連勝,橫掃人類幾乎所有的頂尖棋手。

劉慈欣有一部小說《詩雲》,就是關於邏輯窮盡的描述。一個高級外星生命迷上了中國的古詩,製造了一個人類的身體,將自己的思維附於其上,去模仿、體驗李白的生活,可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高水平的詩作。然後他將所有漢字可能的組合全部排列出來,寫出了所有的詩詞,包括所有以前寫過的和以後可能寫出的,終結了詩詞藝術。因為無論你怎麼寫,都逃不出他的範圍了。關於邏輯窮盡向外推演的作用和目的我後麵再說”。

六哥:“邏輯窮盡我理解了,可是你還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啊,扯得太遠了”。

我:“別急啊,這都是一環套一環的。那現在先說第一個問題:大多數人存在自我安慰或者說是自我欺騙。

其實這是一個很關鍵也很深刻、很複雜的問題,任何一個修心的人,都必須要麵對它,並且解決它。如果一個人還有一絲一毫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騙,他就不能達到心理素質的巔峰境界。連自知之明都做不到,又何談完美自信、圓滿三觀。我盡量簡略點說吧,你別嫌長。

社會心理學中把自欺看作是人滿足某些基本需要的調適機製,這個觀點我完全同意。一個人在沒有達到徹底通透豁達之前,是可以使用某些正當的自我欺騙的,甚至可以說,必須要經曆過自我欺騙的。非如此不足以化解世道人心、種種逆境帶來的煩惱、傷痛和壓力。

意誌力較弱的,可以在某段時間裏不自覺的自欺,不去察覺分析這種自欺,這樣可以堅定他的信念和意誌。也可以叫做自我催眠。就是告訴自己:‘我就是正確無比的’。

意誌力稍強的,可以邊自欺邊自查自省。就是說,明知自己在自欺,但因為目前的心境暫時無法快速提升,為了堅定信念,有意的自欺。隻是把自欺當作過河的船,過了河就扔掉,非常清醒。

在一定時期內去自欺,是有用處的,也是有好處的。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天生就堅韌不拔、透徹自心、圓滿自信,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要努力並且盡快的度過這個自欺階段,不然這就是心理漏洞,早晚會受到創傷。

自欺可以粗略分為自我安慰、雙重思想、便利欺騙他人這三種。

它們有兩個共同之處:一,都是因為某種意圖或目的形成的錯誤看法或信念。

二,在認知上,都是以主觀方式看待事實,挑選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剔除或無視對自己不利的證據。這個用的好就能增強自信,用的不好就變成了傳說中的雙標男、雙標女。

某些自欺是有利於提升自信和良好自我感覺的心理機製。自信的人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但是凡事不能過度,過度的自信就不隻是自欺,而是欺人了,會讓別人對你有過度的期待,那最後難免對你失望。

就好比大金鏈子夾小包,光頭紋身小黑貂,喝著啤酒擼著串,張口閉口幾十萬、上百萬,自稱黑白兩道都有人,但實際上他並沒有那麼大能力的那種。

那些有必要,且不傷害他人的自欺可以劃分為善良的,希望、信念、感情、自尊、歸屬感等等,對於絕大多數人是不可缺少的,人們在為了維護這些的時候,常常會自欺。隻要不害人,這都不算錯,但作為修心的人,就不應沉迷其中無法自省。

很多名言、詩詞都包含自欺的成分,比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還有勤勞致富之類的。這些都不一定的,都可以有反麵的理論來駁斥。吃苦受累一輩子,結果窮苦潦倒的人多得是,是否能功成名就,不是完全取決於這些。

是的,成功離不開吃苦和努力,但絕不是隻要吃苦和努力就一定能獲得巨大成功。年輕人可以用這些來激勵自己積極奮鬥,但要迷信了它就是自欺。

與自我欺騙相對應的,當然就是自知之明。但可不是說,認為自己在堅持追求自知之明就已經是真的自知了,這種堅持本身可能就包含著一定程度的自欺。

真正的自知之明是絕對真誠的剖析自己,對自己現階段的人品、各方麵能力的最大限度,其中包含著最大潛力,以及欲望、私心、惡念等等盡量客觀了解,絕不誇大也絕不縮小,這才能盡可能地避免自我欺騙。為什麼說盡可能呢,因為很多人是難以做到完全抽離自我去看自己的,總會忍不住的把自己往好處想,誇大自己的優點和能力,縮小自己的弱點、缺點,沒有勇氣直麵自己。

隻有少數人能真正徹底的舍得自己,完全看清楚。這需要極度的冷靜、理智和抽離,哪怕帶有一絲一毫的感性、情緒和好惡以及逃避都不行。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隻能說是盡可能了。

用自欺來激勵自己,會使人有夢想,有希望,或者叫做野心也可以,都是一回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夢想比真實更重要。

甚至可以說,對於這部分人而言,適當的夢想和自欺,是獲得幸福感的必要因素。如果沒有了夢想,沒有了知足常樂,很多處於社會底層的人,還有心理層麵的弱者會鬱鬱終生。這就是自欺的正麵作用”。

六哥:“深思一下,確實如此。大多數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欺騙。即便是某些表麵看起來完全滿足現狀、豁達樂觀的人,心裏也還會有遺憾、有憂慮,隻是用各種正麵理念把這些壓製下去而已,很難完全消失,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有些人說自己淡薄名利,說自己珍惜眼前人,說自己甘於清貧,很多時候隻不過是知道自己得不到更多的、更好的,以此勸慰自己而已。隻不過,生活本來就有很多艱難了,既然這些有助於得到幸福感,又何必去主動戳穿它呢,就讓這華麗的幕布蓋住那些跳蚤不也挺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