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人,網絡上稱之為傻白甜。有首歌唱道,‘你一臉無辜,不代表你懵懂。’我認為可以改一改,給那些總是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階段,心理上不願長大獨自麵對風雨的人警醒一下。改成‘你一臉懵懂,不代表你無辜。’這樣比較好。
青春期懵懂那是正常現象,誰都一樣,但成年後,還要以懵懂、單純、天真為榮,甚至有了自己的家庭,為人父母後,潛意識裏還抱有這種心態,簡言之就是拒絕成熟。
有這種心態的人,通常缺乏責任感,因為他們根本就不願意承擔責任。內心敏感,常自以為是受害者,把人情洞明、世事練達的人混同於庸俗世故,一並加以批判、鄙夷、排斥,來掩飾自己的脆弱。並且可能缺乏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在他們看來,是社會病了,世人病了,誰都有錯,隻有他/她是純真的,無辜的。以此類心態自我防禦,其實也還是自欺的一種。這種純真和有智慧的善良完全是兩碼事,反而會給那些居心叵測的人心生惡念意圖傷害的機會。
有識別和防範陰暗邪惡的能力,不讓他人因為被你的破綻所引誘而伺機作惡,這才是真正智慧的慈悲善良。
他們沒有想明白一個問題,高等級的處世智慧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知謀略而不用。然後進化到難得糊塗,從心所欲不逾矩。
而且對世故和謀略了解後,對人性隻有悲憫和寬容,而不是厭惡、痛恨,因為自己也有陰暗自私;更不能對世界失望,畢竟人性中還有很多善良的成分。
所謂知世故就是明白所有人性中的弱點和陰暗,也包括自己的。
這樣在人際交往中就可以盡量避免有意無意間觸犯他人的各種利益,以及他人心中所謂的原則、潛規則,導致他人心生惡念。
不世故就是自己不要去認同那些東西,不要與世故之人一樣斤斤計較,市儈庸俗。
知謀略而不用,基本同理,也是了解人性陰暗麵,能識破別人的算計甚至是陷害,這是為了不讓別人因算計你而造惡。不用謀略就是隻用謀略來防禦自保,而不是主動攻擊。
一個人總是把人性看做一片美好不是不可以,但這需要極高的心理素質,而且必須具備完全不計得失的寬廣心胸。無論被人欺騙傷害多少次,也照樣以最大的善意對待世界,這樣的人也是有的,但畢竟是極少數天才人物才能做到,大多數普通人至少在前期還是需要一定的自我保護的。
當一個人已經達到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毫不在乎得失順逆的地步,那基本不會碰到逆境和仇家,即便碰到也能逢凶化吉,心中也絲毫沒有怨懟。否則,當來自他人的惡意或意外變故遠遠超過了此人的承受能力,這個人就可能受到精神重創,一蹶不振。甚至從此黑化,由善轉惡。
每個人都不要覺得自己無辜,世上沒有無辜的人。從你出生那天起,就和他人是競爭關係,世界上的除了道德感無窮無盡,不怕瓜分。幾乎任何資源、利益都是有限的,你占了一部分,別人自然就少一部分。
覺得自己純真無辜的人,你可有心甘情願的主動讓出你深愛的人或物,如果沒有,你也一樣是自私的人,芸芸眾生之一,何必一有不順心之處,就覺得冤屈無比,都是在紅塵中攫取物質利益和情感利益,雖然手段不同,但本質並無差別。怨天尤人於事無補啊。
更不用感歎世道險惡,人心不古。大家麵對的都是一樣的環境,沒有完美無缺的地方,有的地區環境相對較好,道德水準也比較高,但你福報不夠,隻能在這裏生存,沒能力脫離,沒能力改變,那就得麵對現實,抱怨咒罵有何意義。
當然,如果出於公心,呼籲政府在法治上和道德教育上整改,以身作則去影響身邊的人提升道德,這是另一回事,與怨天尤人是不同的。
魚上了鉤,是你自己缺乏智慧,貪圖了魚餌。
否則即便有千萬人同時下鉤釣魚,你也照樣是在魚鉤叢林中,遊刃有餘,平安度日。抱怨世上為什麼有那麼多陰暗和罪惡,就像抱怨為什麼會有黑夜、雨天一樣荒謬。一個人的生活是否幸福,不取決於外界環境,隻取決於心態。對於這類人,我首先就想推薦他們讀一讀《增廣賢文》。那裏麵太多寶貴的人生經驗總結了,雖然不是完全正確,但也適用於大多數情況了”。
六哥:“你這段話可不平和了,對文青、類文青和自負純真的人,似乎有所責難啊”。
我:“我隻是愛之深、責之切。千言萬語隻想表達一個主題:一定要正視現實,坦然接受,同時努力改變心態,提升自己,千萬不要怨天尤人,否則太影響幸福指數。
說這些話之前,我已經追本溯源,問過自己的本心,是否有鄙視,有厭惡;是不是真正的悲憫,怕有這些心理漏洞的人,因為不正確的心態,在生活中受到沉重的傷害;有沒有發自內心的理解他們的痛苦和無奈,以及處境的艱難;在評價某一類人或某一類三觀的時候,有沒有不自覺的角色代入造成的偏頗。如果麵對這類性格的人,我能不能保持平常心,會不會自覺高人一等。
自我詰問的答案是正麵的,所以我才說出來。如果中間夾雜了絲毫的個人愛憎,我就會去自我反省,不會說出口。
修心路上絕不都是溫情脈脈的動聽言語,也得有嚴厲的一麵,我對自己缺點的詰問更加嚴厲不留情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