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王兩家的淵源(1 / 2)

早上沒有調鬧鍾,人體的生物鍾還是在這個時間把李山山叫醒了,聽廚房客廳有走動的聲音,李建國林愛群早已經起床了。

外麵天色已經大亮,透過窗簾灑在臥室裏,讓李山山沒有了睡意。坐起來靠在床頭上,又想起昨晚的事,不由得閉上眼睛胡思亂想。

用心讀書以後會怎麼樣?考上了閩大,畢業還是回老單位來接爸媽的班?那除了學曆高點之外,和記憶中沒有什麼大區別。做生意很好,可以自己做老板,但是做什麼生意好嗎?房地產最好,可是沒人脈沒資金、、、

正在想做哪一種生意好,房間門敲響了,爸爸李建國在外說:“山山,山山,醒了沒有?”

李山山回答:“醒了,爸爸,你有什麼事嗎?”

李建國在門外說:“我沒事。你不是說今天回岐河老家嗎?剛剛去市場切了一片豬肉回來,已經包好了,等你回岐河時就帶回去啊。”

李山山昨晚睡覺之前是和爸媽說過了今天要去看爺爺奶奶的。李建國和林愛群每天要上班,有時有假期還要應酬,已經比較少有機會回去岐河了,所以每次李山山回岐河都要帶點東西回去,別看小這豬肉,在那個時候有多少人想吃而沒得吃的,小時候李山山跟爺爺奶奶住時還做過每天都有豬肉吃的偉大夢想。

“知道了,我就起床,還有什麼要交待的沒有?”

李建國說:“你要回去多久,還交待什麼,路上注意安全就是了,別去河裏遊水,很危險的。”

李山邊穿衣服邊說:“我會注意的啦,危險的話我不去就是了,不下水,最多在河邊玩。”

岐河鎮實在不大,紅旗山下來就是明河,岐河鎮就在山與河之間那一塊狹長地平地,正所謂靠山吃山,靠邊水吃水,在岐河長大的少年人,玩耍就是上山打獵下河捕魚了,在鎮上隻有遊藝室和小人書攤可消遣。

在衛生間搞好個人衛生出來,李建國和林愛群已經上班去了。雞蛋麵包在餐桌上放著,李山山衝了杯牛奶剝雞蛋吃麵包,本著不浪費的原則,一樣一樣慢慢吃,硬是把放在餐桌上的全部吃完。

吃了早餐,開始收拾替換衣服,沒有旅行袋,用條塑料袋把衣服包起來,一袋蘋果,還有櫃子裏放著還有點糖果也一起拿了和那塊足足有五斤豬肉一起,放進原來裝大米的編織袋裏捆好,看看沒漏了什麼,鎖上門下樓,把編織袋綁在自行車的後架上,背著朝陽踩著車出發。

穿過城中心區,到了明河大橋,明河大橋很長,人在橋上,河風吹來不覺熱,涼爽宜人疑是春。李山山騎得不快,用了幾分鍾才過了橋,就回到岐河地麵了。

李山山的老家在鎮邊上靠山,是一個老青磚院子,院子裏有五間大房子,前院和後院又各搭起幾間小土屋,用做廚房和柴房。王小寶一家四口人,王小寶爸爸王叔用,媽媽何美嫻,妹妹王小貝,住了左邊三間。

李家有李山山的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和堂妹堂弟,住右邊的二間,住房很緊張,還有一個姑姑早已出嫁。挨著圍牆的小土屋都是叔叔李建業和爸爸李建國搭起來的,王叔用那時候還幫了忙。

這個大院子很早以前就是王家的,民國時王家是岐河鎮地主,李山山的太爺爺從那個全國聞名的小吃縣沙河縣出來,在王家幫工,而後在王太老爺做主幫助李老太爺成了親,又低價賣了一間大房屋給李老太爺安了身,算是在岐河定了下來。

後來***大軍撤退,順手網了很多的青壯,願意的不願意都帶上了。李老太爺不願跟著走,帶著李山山的爺爺,王老太爺的兩個兒子——王小寶的爺爺、王小寶爺爺的哥哥躲藏在山上,等***大軍走了再回去。

王老太爺本來托李老太爺在山上照顧兩個兒子,自己在家裏坐鎮。幾日時間過去了,王家大爺爺放心不下王老太爺,又偷偷回去了,不料被抓青壯的撞個正著,要帶著一起走。

王老太爺這個痛苦,不走吧,大兒子一個人就要去遠方了,還不知道能不能回來,跟著走的話,山上還有個小兒子呢,怎麼辦?

人家卻是不會跟王老太爺商量,加上王老太爺也有點恐懼‘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經過短暫思量後,決定全家一起走,讓長工帶口信給李老太爺,讓李老太爺代為照顧王小寶的爺爺,用這幾間房產作照顧的費用。

王老太爺對李老太爺的照顧確實很大,當初沒有王老太爺的照顧,別說有房住,能混口飯吃就不錯了。下山後李老太爺得知道情況,就負起了責任,憑一把子力氣,髒活累活都幹上了,硬是把李爺爺和王二爺爺兩人拉扯成家。

正所謂生活不止,麻煩不斷,李爺爺成家問題不大,對象王奶奶當時是大戶人家出來的丫環,走散了流落在省城邊上,正好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光榮的無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