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王兩家的淵源(2 / 2)

王二爺爺的對象是以前王老太爺指定的同為岐河鎮地主之的何家侄女。當時何家也是大家族,長女許給了王家長子王大爺,王家搬走,同為地主的何家也一起跟著走了。但是侄女關係淡了,沒跟著一起,留下了在岐河,正好兩人有長輩婚約,就成親了。

很快事來了,在那個時期,這兩家地主的後代成家,馬上成為集火的對象,何地主家的院子被組織征用了,成了公社駐地。當時王家大家要不是由李老太爺這個窮哈哈作主,也有可能不保。

此時的李老太爺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兩人受苦。在臨終前還拉著王二爺爺的手說對不起他,對不起王老太爺,又要李爺爺一定要照顧好王二爺爺等等。

艱苦歲月不容易熬過去,王二爺爺夫妻已經強撐了好多年,沒享受到安樂的生活就早早去世了,留下王小寶的父親王叔用還沒長大,,所以照顧王叔用的責任又落在李爺爺身上。

李爺爺已經有三個兒女了,李山山的姑姑,爸爸和叔叔,再加上王叔用,難免照顧不過來,導致姑姑早年遠嫁回沙河縣,李建國也是全家省吃儉用才供上學校的。李建業和王叔用小學沒讀完,就出來在采沙場幹活了。

李建國和林愛群結婚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家裏也沒有給任何幫助,那時的中專畢業生都能安排到政府部門工作,李建國和林愛群高中畢業也分到了縣裏商貿局,安排在供銷社,有單位宿舍,又有工資,生活開始好轉。

王叔用成家李爺爺沒出多少力,隻給添置一些家具用品,出聘禮等。主要是王叔用還小的時候,他母親何奶奶去世前給找的對象,是她一個在上河鎮的遠房侄女,就是何美嫻。結婚後不久就生王小寶,因為是農業戶口,幾年後又生了王小貝。

王叔用和李建業一起在采沙場做工,何美嫻也在鎮上的一間老屋擺起了攤,李山山的嬸嬸則在沙場上燒水做飯打雜。至此為止,王李兩家的溫飽總算基本上已經解決。

騎車進了大院,兩家人正在吃早飯,李山山嘴裏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地叫著,王小寶兄妹還端著碗過來這邊,和幾個小孩子圍李山山,李爺爺問李山山:“這麼早回來,吃過飯沒有?”

李山山邊說邊把車後架東西提下:“早吃過了,爺爺你不用理我,先和珊珊小峰吃飯吧。小寶小貝快點吃啊,吃完再過來啊,有東西吃哦。”

李建業結婚較遲,結婚後生下了李山山的堂妹李珊珊,在上三年級,六年前又生下堂弟李立峰,是大院最小的人了。王小寶和李山山同一年,十五歲,王小貝才十一歲,李珊珊九歲,李立峰六歲,差不多要上學了。

李山山把水果、豬肉一一拿出來,說:“這是爸爸買的肉菜,叔叔嬸嬸中午回來吃飯不?”

李建業不是很高,但是很壯,他吃飯邊說:“不回來了,沙場有飯吃,你嬸嬸中午煮的,吃的還行了,豬肉等你奶奶晚上再弄,叫上你王叔叔一家過來吃飯,你晚上是和小寶在穀房睡吧。”

穀房就是放穀子、地瓜等食物的地,李山山“嗯”了聲:“衣服帶好了,就住一二晚,二十三號要回學校。采沙場好久沒去玩過了,現在怎樣了?還好不好玩?”

嬸嬸說:“沙場還不是一個樣的,老板增加了幾台抽沙機,把河水都攪渾濁了,現在燒水做飯要到山腳下的小溪取水,一來一回得費不少工夫。山山,你想去沙場玩呀。”

李山山說了:“不一定,和爺爺奶奶說下話吧,到街上走走,說不準去哪玩。叔叔,聽說家裏的責任田包給人家種了?自己家不種了嗎?”

李建業說:“不種了,就二三畝田,每年要借牛,抽時間培種下田,還不如包給別人種,沙場做工賺的錢比種田多了好多,家裏就留了一小塊地種菜自己吃,平時去理理就行了,你們喜歡吃什麼菜家裏可以種多點。”

沒有辦法,別說現在要交公糧,就是以後不用交公糧了,也不見得農村人人都種地,地太少,人又多分都分不過來,不如另謀出路,鎮上有人搞養殖場,有人販賣山貨到縣裏市場,市裏的市場去了,一樣的賺錢養家。

王叔用一家吃完飯過來了,找李建業一起去沙場,李山山把蘋果拿出來,一人一個地分了。王叔用和李建業一樣不高,長得比較清秀和王小寶一樣,何美嫻長得比較白淨的,不像李山山嬸嬸典型的農婦身材。

王小貝長得像她媽媽,很喜歡和這個總能變出零食的鄰家哥哥玩,一過來就粘上了李山山,和堂妹堂弟一起纏著要李山山帶她們去玩。

李山山也很喜歡弟弟妹妹的,等李建業王叔用他們去做工了,就和王小寶一起帶著他們上街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