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2)(2 / 3)

書裏還有一個與死亡有關的故事,就是那篇《漂流的城市》。故事說有一個人離開了自己從小長大的城市,這座城市裏有他的奶奶,已經快死了,他的母親也快死了。但是等他走遠以後回頭一看,整座城市都不見了。原來這座城市到處漂流,十年之後,他又碰上了這座城市,裏麵的人告訴他說,你媽媽已經死了……還有一篇故事講森林裏的小矮人,一個人走到森林裏麵,坐在樹上隨便說了一句話,那棵樹就變成了一個人。後來他發現森林裏有很多被咒語變成樹的人,還有些人本來是樹,但被咒語變成了人。到最後,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了。

這些故事看起來好像沒什麼意思,也不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可是我們聽故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小孩子為什麼喜歡故事呢?難道隻是為了受教育嗎?如果你很難掌握一個故事的確切意義,發現它曖昧又混雜,這時候它不是更加有趣了嗎?

書中還有個故事叫《發明》,講的是世界上出現第一個人的時候,他發現周圍空無一物,就到處走。後來他感到累了,就發明了椅子,讓自己可以坐下來休息;後來又發明了桌子,讓自己的手可以找個東西扶著。天開始刮風下雨,他又蓋起了房子遮風擋雨。

有一天,他透過雨霧,看到有一個人向他的房子走來,那人問,我能進來嗎?他便請他進來,很驕傲地給來客看自己發明了那麼多好東西。然後他問這個人,你發明過什麼嗎?

這個人久久沒說話,他沒有勇氣說出來,自己就是那些風和雨的發明者。

這個故事是不是要告訴我們,後來那個人其實就是上帝呢?似乎不是。這個故事有什麼確切意義呢?好像也沒有。但是我發覺每次跟小孩子講這些模棱兩可的故事,他們就會很高興。因為這樣的故事往往更能夠發揮自由想象,故事中有更多可以詮釋的空間。

(主講梁文道)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蒂皮和她的朋友們

蒂皮·德格雷(TippiDegre,1990-),出生於非洲納米比亞,父母是拍攝非洲野生動物的攝影師。她自幼與動物為伴,在叢林中長大。

雖然我覺得現在自己過得還不錯,不過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也想過蒂皮那樣的生活。

很多年前,我還在美國住的時候,有一天半夜裏,突然聽到院子裏有動靜,悄悄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一隻浣熊蹲在樹底下。我看見它,它也看見了我,我們都僵在那兒一動不動。就這樣過了好大一會,我扭頭跑進廚房,打開冰箱拿了些水果出來,看到它居然還待在那裏,我就把葡萄一粒一粒扔過去,它也不躲,就在那兒瞧著,等到葡萄溜到它腳底下,它才拾起來慢慢放到嘴裏,然後我越扔越近,它就一路走到我麵前來了。後來我直接用手拿給它,它居然也伸出手來接,最後我的手指甚至都碰到它的手掌了。

那一刻真令我畢生難忘,對浣熊們來說,我們人類過去常常驅趕它們,虐待它們,甚至開車把它們的同伴軋死。為什麼這隻浣熊還這麼信任我?那種感覺真是非常特別。所以我覺得,與其飼養動物或者豢養寵物,還不如走到動物中間,跟它們做真正的朋友。我非常羨慕一個法國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她有一本《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被翻譯成好幾十種語言,暢銷全世界。蒂皮的父母從事野外攝影工作,他們常常到非洲各地拍攝動物。蒂皮就跟著爸爸媽媽在非洲長大,她從小跟各種動物一起玩,一起住,她的父母幫她拍下了很多精彩照片。後來他們回到法國,蒂皮十分難忘那些快樂的日子,就把照片找出來配上文字,重溫當年的幸福時光。

有一張照片上的龐然大物叫做“阿布”,它是蒂皮的大象哥哥。阿布已經三十多歲了,是一頭成年大象。但不曉得為什麼對這個小女孩很喜歡,常常跟她一起玩兒,還讓蒂皮爬到自己的背上,用鼻子把她高高地抬到天上去。那時候蒂皮還很小,她在綁尿片的時候就認識阿布了,有時候她光著小腳丫在泥巴路上走,阿布就小心翼翼地跟在她身後,看上去好像生怕踩到這個小姑娘。

蒂皮似乎有種本能,可以讓各種動物都對她放下戒心。

有時候我們對野生動物很提防,其實動物也害怕人類,讓野生動物對你放下戒心是更困難的。當然蒂皮也有些動物朋友相當危險,比如花豹傑比。一些非洲部落小孩看見傑比,嚇得趕快就跑。這麼做其實是犯了大忌的,因為豹子一看到人跑就會追上去,把人當成獵物,有一次還真的咬傷了一個小孩。後來大家就把傑比關進籠子裏懲罰它,但是蒂皮覺得它很可憐,天天去看它,隔著籠子撫摸它。傑比一看到蒂皮就高興地站起來,對著蒂皮撒尿——這是獵豹表示友好的方式。蒂皮也很高興,然後帶了一身豹尿回去跟父母炫耀,甚至不肯把衣服換下來,以保存這偉大的友誼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