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從戰爭中走來(1)(1 / 3)

《苦難輝煌》

再讀紅軍史

金一南(1952-),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中央電視台特約軍事評論員。著有《狂飆歌:前所未聞的較量》《國家安全論》《21世紀初國際衝突與危機處理》等。

紅軍為什麼能夠生存下來?因為國民黨軍隊內部有太多裂縫,相互之間爭來鬥去,毛澤東很懂得這一點,帶著紅軍曲裏拐彎就走過去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曆史要從紅軍講起,紅軍長征的轉折點是遵義會議,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指揮權。很多年以來,毛澤東的軍事才能被神化了,《苦難輝煌》這本書卻把他還原為一個人,告訴人們毛澤東也打過敗仗。

在1956年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自己也說,誰說我沒打過敗仗,我打過四次敗仗。這本書提到的敗仗有兩次,一次是遵義會議他獲得軍事指揮權之後所指揮的第一仗——土城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毛澤東犯了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錯誤。

為什麼說他不知己呢?當時紅軍剛從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撤出,說得好聽些是戰略轉移,說得不好聽是被趕出了老家,成了遊擊隊。打仗沒有根據地是很慘的,首先沒有糧食和兵源補充,其次傷病員問題不好解決,像當時陳毅老總的胯骨粉碎性骨折,得好幾個人抬著走。

就在這樣一個節節敗退的過程中,毛澤東還要選擇在土城打決戰,本身就是個錯誤。湘江戰役之後,紅軍從八萬多人銳減到三萬,大部分將士不是犧牲就是被俘。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和有著優勢兵力的白軍在敵人的地盤上決戰,注定會失敗。

另一次失敗是三渡赤水,毛澤東沒有聽聶榮臻、彭德懷等人建議,要跟中央軍八縱隊周渾元的部隊決戰。周渾元部隊的兵力很強,當時以為他隻有幾個團,誰知道他有十幾個團,而且用三天三夜築成軍事工事,加上重機槍、迫擊炮等優勢武器。紅軍一撥一撥往上衝,一撥一撥倒下去,損失慘重。後來敵軍又從後麵包圍上來,毛澤東不得不忍痛撤退。當時連朱老總都拿著駁殼槍衝到前線去指揮了,可見那一仗敗得多麼慘。

今天說起毛澤東這些敗仗,並不是說他不能打,毛澤東不是戰神,他是一個人,但是他“不貳過”,接受了打敗仗的教訓,帶領紅軍從失敗走向勝利,這才是一個軍事家的偉大之處。

《苦難輝煌》這本書主要講紅軍長征的苦難。紅軍長征的背景當然是國共內戰,但是從1927年到1937年,軍閥混戰其實比國共內戰要嚴重得多,規模也大得多,最後的結果就是造成了日本鬼子乘虛而入。

當時,蔣介石的中央軍和各地的大軍閥麵和心不和,一直鉤心鬥角,他們都把紅軍當成第二大敵人,最大的敵人是國民黨自己。最初蔣介石把紅軍往南趕,一直趕到廣東軍閥陳濟棠的地盤。陳濟棠一看不好,自己在這兒經營了八年,你把共軍往這兒趕,我要是跟共軍打得兩敗俱傷,你蔣某人趁機過來把我收拾了,那我不就玩完了嗎?所以陳濟棠給部下的命令是,防共第二,反蔣第一。

當時陳濟棠和周恩來有個秘密協議,說如果打不過老蔣,你就往我兒這跑。我給你一個通道,五十公裏寬,你愛去湖南、廣西哪兒都行,就是別在我這兒安營紮寨。當然後來他還是收拾了一些掉了隊的散兵,抓了幾個俘虜向蔣介石交賬。所以幾十年以後,鄧小平見到陳濟棠的兒子還說,你老爹在廣東混得不壞,建設有功啊。其實最大的功勞是不打紅軍。

過了廣東就去湖南,湖南的何鍵是毛澤東的大對頭,第一他挖了毛澤東祖墳,第二他殺了楊開慧。但何鍵對紅軍也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活我也活,開一條路讓過去,什麼四道封鎖線,其實也是鬆鬆垮垮。湖南西邊兒就是廣西,蔣介石下令讓何鍵和廣西的白崇禧構成一道湘江封鎖線,然後讓薛嶽帶了十幾萬大軍在後麵圍追,可是又不許打,隻用些火力往封鎖線上趕就行了。

白崇禧有句名言“有匪有我,無匪無我”,他心裏很清楚,要是有一天紅軍沒了,那就是“兔死狗烹”。所以他也留了一條道讓紅軍過去,但他也要撿個便宜,攔腰側擊一下。這一擊不得了,隻用了一個師的兵力就把紅軍的後續部隊打散了,這才有了血戰湘江。後來陳賡、粟裕這樣的名將都說,湘江那一仗打得太慘,血流成河,喝的水裏都有血腥味,把紅軍八萬六千人打得還剩三萬多人就是那一戰。

交了這個學費之後就進入貴州。貴州的王家烈也是這個態度,你不打我我就讓你過,拿點什麼吃的喝的都無所謂。然後到了四川和雲南也一樣,雲南龍雲的私家兵都是彝族,槍法很準,相當能打,但是隻要不動昆明,路過一點關係都沒有。四川的劉湘和劉文輝也很能打,但是隻要你繞過成都、重慶往北走,他們還鳴槍送客,隻要你別回頭就行了。

所以紅軍為什麼能夠生存下來呢?因為國民黨軍隊內部有太多裂縫,相互之間爭來鬥去,毛澤東很懂得這一點,帶著紅軍曲裏拐彎就走過去了。但是張國燾就不同,他直接南下去跟四川軍閥硬碰。川軍那麼能打,他最後八萬多人隻剩下一萬多,逃回陝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