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會在威權統治下,總是有很多政治禁忌,例如有些曆史事件不能碰,觸到政府的痛處就會招來殺身之禍。發現國家存在嚴重問題,我們卻佯裝看不見,以示不知者無罪。這種行為恰恰使我們處於同謀狀態。避而不談的做法曖昧不明,沉默背後的微妙社會動態隱而不宣。有時大家甚至不會說:“這個東西很敏感,我們別談了。”連承認敏感的存在都是危險的,我們被禁止談論“我們被禁止談論什麼”。
英語有句諺語叫“房間裏的大象”(elephantintheroom),用來形容這種狀況。房間裏明明有頭大象,體積龐大,晃來晃去,大家卻假裝看不見。有些事人所共見人所共知,大家卻沉默以對,拒絕承認事實的存在。
“房間裏的大象”這類諺語,中文肯定比英語豐富——中國人不是更喜歡心照不宣嗎?社會學家伊唯塔·傑魯巴維以此諺為題,寫作TheElephantintheRoom:SilenceandDenialinEverydayLife一書。台灣把它譯作《沉默串謀者-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中國內地胡纏[22]譯得也相當好,書名就叫《房間裏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認》。
“房間裏的大象”這種現象有很多故事,《皇帝的新裝》不就是嗎?大家都知道皇帝沒穿衣服,卻假裝說很漂亮,直到小孩戳穿謊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聞、非禮勿言,是社會通行的消極沉默態度。對公然展現在眼前的罪惡,如果我們采取勿視、勿聽、勿言的態度,就成為同謀。
世界有太多問題,有些我們注意不到,就會被當成背景過濾掉。通過感官進入大腦的訊息很多,我們通常隻專注於一點。比如你在家聽音樂,周圍其實有很多噪聲,但你似乎沒聽見。注意力的集中,使人忽略某些背景。一個科學家關注什麼東西,取決於集中注意力的特定習慣,以及專業訓練過程中養成的特定認知取向。一個專家受行業規範的影響,跟研究主題無關的東西就變成背景,比如心髒科醫生不會太關心病人的著裝。
社會有很多力量在引導我們的注意力,那些不被關注的東西就成為背景。更可怕的是,那些背景有時會被我們故意忽略,成為“房間裏的大象”。大象的存在會扭曲房中人的心態,大家擔心自己一談大象,就會被人聯想到是在談那頭不能談的大象。最後房中人連“大象”這個字眼都不用,仿佛不知道地球上存在這種生物。
然而這頭大象太大了,難免撞倒一些東西,把房間搞得一塌糊塗。這時候,大家忙著收拾殘局。平時假裝大象不存在,現在隻好做古靈精怪的解釋。比如說,房間裏的玻璃瓶怎麼突然碎了?因為瓶子質量不好,風一吹就碎了。在這樣一個國家,人們經曆了多少扭曲呀!明明是房間裏的大象撞碎了玻璃瓶,大家偏偏說是蚊子踩碎的。沉默會給人以壓力,別人的沉默讓你不得不沉默,於是集體沉默越卷越大。目睹一位同事對規章製度置若罔聞,另一位同事也是如此,規章製度不重要的印象就得到強化。惡性循環由此產生,破壞規章製度的人越來越多。麵對禁忌,如果有人說實話,後果如何?答案很簡單:大家不會感激他。我們看《皇帝的新裝》笑得很開心,然而現實中說真話的人很討厭,因為他羞辱了整個說謊群體的麵子。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說出本國曆史上黑暗血腥的一麵,不僅得罪了政府,也觸怒了同胞。一樁陰暗的曆史事件壓抑久了,就成為國家尊嚴之所係,揭穿了豈不有損尊嚴?
(主講梁文道)
《信任的力量》
信任是人權和民主的基礎
昂諾娜·歐妮爾(OnoraO‘Neill,1941-),英國哲學家,劍橋大學教授。1999年獲封女男爵(Baroness O’Neill of Bengarve),2007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名譽會員。著有《生物倫理學中的自主與信任》(Autonomy and Trust in Bioethics,2002年)等。
正因為所有的保證都不可能完美,所以才需要信任。
信任是性命攸關的事情。假如你對什麼都不信任,你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早上洗漱時要相信水龍頭出來的水沒問題;過馬路時要相信紅綠燈真的管用,車子看到紅燈不會衝撞過來;晚上睡覺時要相信房子不是“豆腐渣工程”,樓板不會突然塌下來……今天大家都在談信任危機,如何解決信任缺失呢?很多人強調人權和民主,但英國重量級哲學家昂諾娜·歐妮爾認為:人權和民主並不是信任的基礎,恰恰相反,信任才是人權和民主的基礎。信任這個基礎奠立之後,才能談人權、民主、司法公正、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等,因為這些東西的實現需要社會成員之間互相合作,而合作的基礎就是信任。
昂諾娜·歐妮爾是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哲學泰鬥約翰·羅爾斯[23]晚年的學生。她曾任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NewnhamCollege,Cambridge)院長、英國科學院院長,現任英國平等與人權委員會(EqualityandHumanRightsCommission)主席。她不僅學術地位非常高,還很罕見地被英國女王冊封為男爵,擔任英國上議院中立議員。2002年,她受邀於BBC著名的“裏思講座”[24],做關於信任的主題演講,隨後結集出版《信任的力量》(AQuestionofTrust)一書。有意思的是,昂諾娜·歐妮爾從《論語》開始談起:“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相對於經濟和國防,人民的信任是最重要的。經曆過二戰的昂諾娜·歐妮爾有切身體會,她認為如果政府受到人民信賴,即使一時糧食短缺,也不會動搖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