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主為什麼要創造世界,因為他要吃這個世界,世界是他給自己的一個祭獻。
植物沒有痛覺,大家再怎麼愛惜生命也可以放心地吃。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是你不吃肉也不吃植物,難道就靠自己光合作用嗎?別開玩笑,對一些國家的人來講,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他們太過愛惜生命,或者說對生命的看法太特別,以至於為植物到底能不能吃這個問題進行了很複雜的思考。
印度有全世界最多的素食人口,12億人口裏接近40%吃素,並且其中兩三億人是全素,連蛋奶製品都不吃。為什麼印度會有這麼發達的素食文化?因為自四五千年前開始,印度就有一種觀念叫Ahimsa,翻譯成中文叫不殺生、無傷或者不害。
Plant Lives: Borderline Beings in Indian Traditions(《植物生命:印度傳統中的底線生存》)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但我相信沒幾個人有興趣全部看完。如果你耐著性子讀,會學到許多很古怪的東西。作者Ellison Banks Findly是美國三一學院教授,一位從女性主義角度研究佛教問題的專家。她討論了一般人談印度哲學史時常常忽視的問題——植物的地位問題。
為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知道佛教傳入漢地以後發展出大乘佛教,要求教徒盡量吃素。為什麼不吃肉呢?因為動物被認為是有情眾生之一,吃動物等於是在傷害生命,是不好的。如果有輪回轉世的話,你現在吃的這頭豬、牛、羊,說不定就是你去世的親戚舊友。南傳佛教裏有一部很重要的戒律是《波羅提木叉》(國內有人譯為《比庫巴蒂摩卡》),裏麵就有很多關於植物的思考,比如你該不該砍一些樹來修理房子,似乎早期佛教連植物都不太想傷害。EllisonBanksFindly引述一些學者的考察,發現早期佛教對植物持非常謹慎的態度,而到了後期就比較放鬆。早期佛教的很多戒律是針對出家人的,後來孔雀王朝的阿育王[13]大興佛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修習佛法,很難再要求大家那麼嚴謹地對待植物,因此就放寬了。為什麼植物也是生命?印度除了Ahimsa的觀念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觀念是Karma(業)。印度各大宗教流派基本上都認同Karma的存在。決定一個生物叫不叫生物,首先是看它會不會輪回。從佛教的角度講,六道也好,五道也罷,植物皆不在其中。但是對於耆那教來講,植物也會輪回。也就是說,人有可能轉世變成植物,或者植物慢慢進階轉世為人。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假如植物也是有情眾生,我們還能吃植物嗎?印度最高種姓階層婆羅門幾千年來都吃素,假如告訴他們植物也有生命,連植物也不能吃,他們還能活嗎?這就涉及該書所講的borderlinebeings(底線的生存)問題。人必須吃東西才能活,如果連植物都不吃的話,人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人沒辦法必須吃植物,隻不過須吃得謹慎一點。
當然,你再怎麼謹慎,也還是在殺生。怎麼辦呢?印度教有一個傳統說法是:造物主為什麼要創造世界,因為他要吃這個世界,世界是他給自己的一個祭獻。同樣,我們人平常吃食物,也是以食物來祭獻自己。殺生是一種必要的祭獻,但是對於被殺害的生命,我們要有很多講究和規矩。印度教對待植物就有很多講究,耆那教在素食方麵就更加講究了。印度幾千年前的文化傳統影響至今。
(主講梁文道)
[1]奧托三世(OttoⅢ,Kaiser,980-1002),德國薩克森王朝的統治者之一,3歲繼承德意誌王國王位,16歲被教皇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不同於羅馬帝國,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奧托三世醉心於恢複羅馬帝國的輝煌,兩次進軍意大利,1001年因羅馬人反抗而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