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軍棋 軍棋的曆史
軍棋的曆史
軍棋的遊戲規則基本上遵循了軍隊體製中的等級管理製,所以隻要對此稍懂一二,你就會玩軍棋。
我少年時代很喜歡玩軍棋,軍棋的好處是分出勝負快,規則易掌握,記住一條———官大一級壓死人就行了。當我是少年時,軍棋能滿足我的英雄崇拜夢,因為隻要保護好司令,別被炸彈炸了,別踩在雷上,便可橫掃天下,碰誰吃誰。軍棋遊戲規則中規定:軍師旅團營連排,一級大的吃一級小的。最小的是工兵,隻能去挖雷,而且還得與地雷同歸於盡,除此之外,碰上任何一個長官,它都是被吃掉的對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職務不長,我對軍棋產生了反感。如工兵一樣的我,這輩子怎麼就吃不掉一個排長、連長什麼的?按說工兵也該算知識分子了,他們懂技術、會排雷,這個活兒連司令都幹不了,非我工兵莫屬,可幹到最後的下場怎麼樣?工兵的地位還是最低。不像中國象棋中的小卒,過了河就勇往直前,見誰吃誰,更不像國際象棋,小卒過河比皇後還厲害。
軍棋,典型的按官本位體製創造出的遊戲,典型的拿知識分子不當人的遊戲。從此以後,我就厭惡軍棋。軍棋的曆史我估計不會太長,反正這玩藝兒不僅沒有協會之類的組織和正規比賽,連拿到街頭擺攤的資格也沒有。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我估計就是它的玩法有重大失誤之處———目無知識分子,把專業技術人員放在最低位置。一種棋類的玩法,如果也遵照社會等級製的尊卑來排列棋子的大小,一級管一級,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這種棋就不會有多大發展,也引不起高智商的人參與。
就像封建社會,由於等級製過於嚴密,一切運轉都按三六九等十八品,上上下下,君君臣臣,鄉紳受著縣官管,縣官受著州官管,而不是在共同遵守一個規則,那麼人的創造精神必然會受到扼殺,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也得不到尊重,下場隻能和工兵一樣。
中國的圍棋之所以長久不衰,並逐漸有了世界意義,因為它符合人性中自由平等的原則。它的棋盤像一個自由世界,無城無郭,任你隨意跑馬占地,撒豆成兵。若它也弄幾個棋子,封個總司令、團副什麼的,這玩藝兒的魅力也就蕩然無存了。
人性中追求平等、民主的思想,不僅表現在政治、經濟生活中,連遊戲不遵循人的這個基本要求,它都不會有生命力。
起初看到周圍的朋友對軍棋總是樂此不疲,心裏總是不屑,認為這個純粹是小孩子的遊戲。這時朋友總是與我力理據爭,給我闡述下軍棋的樂趣和好處,可我全當耳邊風。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朋友拉入局,一玩之下竟然慢慢發現軍棋其實也蠻有意思的。
它的樂趣就在於敵我雙方兵力不明,憑的是個人的智慧、精確的判斷及雙方天衣無縫的配合才能處處製敵,再加上一點點的運氣成份在裏麵,更憑添了幾分樂趣。
對於我這個初涉四國的人來說,智慧可以說是有,但是就是用不到點子上,平時腦子很靈光,很好使,可是一下起軍棋來就鏽住了;判斷那就沒法說了,智慧都沒了,哪裏還有判斷啊;至於與對家的配合就更不用談了,對家能保住自己不死就很萬幸了!偶靠得隻有運氣了!
於是跌爬滾打地混了半年,還是沒有混出成績來。雖說旗力未見增長,但是吹牛的本事長了不少:
話說菜鳥玩四國,首先要了解軍棋的曆史,但是那個一扯就扯遠了。所以我就隻吹一下初涉四國之體會吧。
這個菜鳥玩四國,首先要學會自保,你保住了小命,等於就是無形中為對家爭取了時間,就算你再笨,隻要對家很拽那你就還是有勝算的可能性(當然也得有願意與菜鳥對家,肯為你這樣的菜鳥犧牲才行),所以對於我們菜鳥級的人物來說,禁區的防守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