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習書練劍(2)(2 / 3)

王小胖擦了擦腦袋上的熱汗,望了望當頂的火球樣的大太陽說:想,怎麼不想。

小孟子心有餘悸地說:想也沒有用。楊老師昨天才打了李白十大板,今天又去下河,總不能讓李白再替我們挨打受過吧?

小李白說:我有個計謀,能讓大家下河洗渫後,叫楊老師査驗不出來。

快說快說,是啥計謀?小夥伴齊聲發問。

小李白說:我們洗完澡後,用河沙往大腿上灑上它一遍。這樣皮肉就灰土土的,不像是河水洗過了的。

對,這主意真好!王小胖首先讚成:可以試一試。小孟子搖了搖頭說:不行不行,萬一再讓楊老師查出來了呢?

王小胖瞪了小孟子一眼說:又是你膽小怕事。

小李白說:楊老師老眼昏花,他是識不破的。萬一被識破了,大不了我再挨頓手板心。我保證不連累你們就是了。王小胖說:不!萬一被識破了,輪到我來承擔。反正我手上和屁股上的肉厚,挨幾下沒啥了不起的。

小李白說:那不成,這主意是我出的嘛!咋能連累別人呢?

小夥伴們在小李白的帶領下,又一次到涪江的回水灣處,痛痛快快地洗戲了一個午休時間。上岸後,由小李白帶頭,一個個都用河沙往大腿上塗灑了個遍。下午上學時,楊老師檢驗時果然沒有看出來,還誇獎學生們聞過則止,比他也可以安心睡午覺了。

事後,小夥伴們又把小李白誇獎了一番。

時間像涪江的流水一樣長流不斷,一去就永不回頭。轉眼五年時間過去了。李白已經十五歲了,個頭差不多有爹爹那麼高了。這五個寒暑中,李白除必要的玩耍外,就是發奮讀書。誦六甲、觀百家,飽覽古今典籍,並且不斷地寫詩作賦。一篇《大獵賦》談古論今,富有創見,因之成了城鄉小有名氣的出類拔萃的小神童。

這時,已是開元三年(公元715年),玄宗李隆基已經登基四年。這個平定了韋後之亂,靠宮廷政變起家的中興天子,早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任用賢相宋璟、姚崇勵精圖治,發展生產,國家出現了一派興旺景象,進入了中國曆史上有名的開元之治。這樣,就使得李客所從事的商業和農業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六月六,曬衣服涼風習習的傍晚,暑意隨著烈日的落山而漸漸消退。李白放學回家,一進院壩就看見李樹上牽起了幾根繩子,上麵掛滿了家中儲藏的從西域帶來的各種皮毛衣物。爹爹媽媽配合著曬了一天、把還有著陽光氣息的衣物收拾裝箱。李白向雙親大人行禮問安後,就動手幫忙,一趟又一趟地忙得滿頭大汗。

李媽疼愛地說:白兒,你洗個臉歇息去吧!大人的事你就不必管了。

李白說:咋能不管呢?我都十五歲了不是小孩子了,也快成大人了。

李客很讚賞此話地說:白兒他媽,你就讓他幫忙做點事吧!白兒真的快成個大人了!

李媽點了點頭,心裏充滿了一種母親的快慰。李白手腳利索地繼續幫助收拾。在眾多的衣物中他意外地發現了一口定劍。劍柄上帶有紅色絲穗。劍鞘上刻有縷金的彩雲與騰龍的花紋。李白像發現了奇珍一樣,拿起來把玩。他拔劍出鞘,隻見劍刃森森,寒光閃閃,照得出人影。李媽見了忙說:你別動,小心劃傷了哪裏!

這是我們家的嗎?李白發問。

是的!李客回答:這是祖傳的鎮家之寶,是你遠祖飛將軍李廣用過的佩劍,可謂是稀世奇珍的無價之鬼啊!

啊!李白雙眼發光一陣驚喜地說:這麼珍貴的東西,我過去怎麼沒有聽說過呢?

現在告訴你也不為遲。李客信手理了理胸前的三綹青須,神采飛揚地說:我們的遠祖李廣,號稱飛將軍,在漢代武帝的時候,他年紀輕輕的就登壇為將,身佩的就是這柄龍泉寶劍。他曾四次率領大軍出征強桿的匈奴,百戰百勝地捍衛了北國疆域,成了一員名將而永垂青史。

李白早就聽爹爹許過許多遠祖李廣的戰鬥故事,其中最精彩最難忘的就是射虎。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那麼地清晰而難忘。那是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漢軍乘勝追誌來犯的匈奴兵而深入到漠北地方。漢軍經過長途行軍和連續激戰後在一個森林邊緣安營紮寨。士兵們都已入睡,隻有值更的刁鬥聲不時傳來。作為一軍統帥的李廣又在佩劍背弓地巡查營地,怕的是哨兵失職入睡,如果匈奴兵突然劫寨就會遭致大敗。走啊走啊,李廣在伸手不見指的夜色中小心地行進。一陣大風之後,突然一隻猛虎當道而立,還發出了嘯聲。李廣毫不畏懼地取弓搭箭,用力向猛虎射去。猛虎中箭後沒有了聲息,李廣以為它是帶箭逃走,才回到中軍帳中安睡。第二天天明後,這才發現昨夜李廣射中的不是真虎,而是一塊虎形的巨石。昨夜射出的鐵箭還嵌在巨石中,竟然拔也拔不出來了。將士們聽說此事後,無不敬佩和驚歎主帥的神勇。(這就是中唐詩人盧綸根據《漢書.李廣傳》記載所吟詠的名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想至此,李向在敬佩遠祖英雄的同時,就萌發了學劍的想法,當即說道:爹爹,你把此劍傳給孩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