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從軍獲罪(2)(3 / 3)

值得慶幸的是初通文字的青年獄卒阿根是李白詩歌的崇拜者。他明白李白是誤上賊船,並非真正的叛臣,因此對其格外照顧:囚飯多打一些,放風吋間加長一些,燈油多給一些;有時還請李白教給一些寫詩作文的方法。這就給落難中的李白以一些安慰,但畢竟無濟於事。

李白心情陰鬱,夜夜失眠,不時想起了楚辭詩人屈原,感到與他有共同的不幸遭遇,便學著屈原《天問》詞句,放風時對著頭上的青天大聲地發問:高高在上的蒼天呀,你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麼?我李白有什麼罪而遭此飛來橫禍?我潯陽從軍是一片丹心,為的是討平安賊,掃淨胡沙,難道你不明白麼?我沒有做過什麼壞事,僅僅是寫了幾首詩,為什麼就把我關在這陰暗的牢房?這不是忠奸混淆,黑白不分麼?十萬雷霆呀,重重地擂動起來吧!八千級風暴呀,快快地翻卷起來吧!把這不平的世界,不平的人生,通通都炸得個粉碎,通通都刮得無影無蹤吧!

阿根見李白披頭散發聲嘶力竭的樣子,怕他有什麼意外發生,便上前安慰說:太白先生,不要問也不要喊了,你是好人!大大的好人!你是沒有罪的!朝廷弄清情況後,早晚會開恩放你出去的。

李白淒然一笑說:你是個好心人,可世人像你這樣的好心人不多呀!

你要多多保重身體,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夫人現在何處?小的我給你送信去請她來探望吧!

那就多謝了!她住得不遠,就在廬山屏風疊!

我明天就去送信,後天夫人就會前來!

多謝多謝!拜托拜托!

兩天後,宗氏夫人就隨同好心人阿根來探監了,隨身還帶了很多酒食。她見到蓬頭垢麵的夫君,僅僅兩個月不見麵,須發兒乎全部變白了,不覺悲從心來放聲大哭。

李白問她:兒子為何不來?

宗氏夫人回答:伯禽到豫章舅舅家中去了。

李白悔恨交加地說:夫人,當初,我悔不該不聽你的話,盲上下山,冰落得如此的下場呀!

宗氏夫人用手替夫君梳理著頭上的亂發安慰地說:夫君,天下沒有後悔藥好吃。吃一塹長一智,上間當,學間乖嘛!話雖是如此說,可如今怎麼辦呢?

亡羊補牢未為晚。治務之急是找人救你出獄。

找誰呢?我這不是一般的案子,是“從逆”的大罪呀!找高適!他是討逆軍的統帥!想當初你和他還有杜甫,三個詩人的梁宋之遊多麼投機!多麼歡快呀!而且,你和我的結合,還是他好心地從中撮合的哩!

唉,李白重重地歎了一口氣:當初是當初,現在是現在。這就叫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人沒變,地位卻大變你不知道,前不久,你的堂兄許大郎還說是奉了高適之命前去丹陽軍中勸降於我。我不相信永王會反叛朝廷打內戰,就嚴詞拒絕了呀!

不知者不為罪,那是你人在事中迷,不了解內情呀!那,夫人你就去淮南找他試一試。不過,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你也不要過於自卑自憐,大不了一死了之,大丈夫有何懼哉。

你不會死,你沒犯死罪!

我的意思是:高適如果袖手旁觀,就不必卑詞相求了。

妾身自會掌握分寸。夫君,你就靜候佳音吧!記著:吉人自有天相,好人必有好報!

宗氏夫人走了以後,李白情緒好了一些。他屈指計算著淮南的路程,感歎著女人家在動亂中的跋涉之苦。在長時間等待的苦悶中,李白向阿根索借紙筆,寫下了《奔亡道中》的短詩五首,記敘他不久前從汴州南下的逃亡生活: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

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

阿根是第一個讀者。他看出李白自比漢代的忠臣蘇武與義士田橫,借二人羈留塞北與海島有國難回,有家難歸的際遇,發抒出心中的苦悶與憂鬱。

鬲穀如玉關,幾時可生還?

洛陽為易水,嵩嶽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