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救月升天(2)(3 / 3)

李白說:我猜不著,快別賣關子了。

李陽冰當即取出了一卷詩箋說:杜甫從西蜀寄來的!杜甫,子美?李白喜出望外地說:快給我看吧!

李陽冰雙手交與李白。李白打開一看,熟悉的字跡便呈現在眼前。詩題為《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共七段,二字。從李白三詔入長安昔年有狂客,號稱謫仙人寫起,把他乞歸還鄉時與杜甫一道醉舞梁園夜,引歌泗水春的相見相親寫得非常生動。繼而還寫到五嶺炎熱地,二危放逐臣的流放生活。最後想象著李白老呤秋月下,病起暮江濱的現時。並說莫怪思波隔,乘槎與向津。勸告李白不要怨天尤人,聽天由命地頤養天年吧!

李白反複閱讀後又讓李陽冰閱讀。李陽冰讀後,深受感動地說:這是杜甫為你作的詩的小傳。他說你“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可謂高度崇敬,又非常中肯!

李白眼含熱淚地說:子美一生漂泊,窮愁潦倒,還時時想到我關心著我。此時此刻,我們兩個窮詩人,可謂是流淚眼觀流淚眼,傷心人對傷心人了!

李陽冰說:話不能這麼說。你們二位,一是詩仙,一是詩聖,文人相重,相互關心。比起那些同行相忌,文人相輕之輩來,可謂是千古風範,世之楷模了呀!老侄,人生得一終身知己足矣,你應該高興!小叔我也要為你讓興!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白讀了杜甫寄詩後果然覺得神清氣爽,病情消退,便乘興提出要登上龍山賞秋。李陽冰恰好公務有暇,便陪同前往。

李白一手持杖,在李陽冰的扶持下,緩步登山。這山因有怪石蜿蜓似龍形,因而得名。山上青山吐翠,瀑布飛濺,百鳥和鳴。野菊花開得到處皆是。李白看得高興,坐在一棵如傘蓋般的大樹下,不禁又取下肩背的酒葫蘆要與小叔同飲。李陽冰搖了搖頭說:你的病剛好了一點,還是不要喝酒吧?要不會複發的。

李白說:對酒當歌,人生兒何?老侄我生來就是個酒鬼。今當重陽佳節,有此美酒如何不飲呢?

李陽冰拿他沒有辦法,隻好他喝了兒口就強行奪了他手中的酒葫蘆。李白識趣地咂咂嘴唇強忍住了。二人在山間的農家食宿了一夜,受到了農夫們的熱誠招待。他們向老詩人與父母官傾訴了耕作的苦樂。第二天下山時,李白又將一幹五言詩中呈在李陽冰麵前: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李陽冰看後說:詩你可以寫,酒你可千萬不要再喝了。

李白當麵答應。等李陽冰回縣城後又忘了。第二天,天氣仍然晴朗,他趁家人不注意時一個人又柱上拐杖背上酒葫蘆再登龍山。這一次沒有人勸阻他喝灑,便喝了個盡興,歸來時手采了一束野菊花,醉熏熏地又寫了一首五言詩:

昨日登高罷,今朝又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宗氏夫人讀罷詩後說:豈止“菊花何太苦”?我看你也何太苦了!我求你以後再不要喝酒了!你這是自己摧殘自己呀!也許是這次喝酒過多吧,李白接著就發高燒膿胸穿孔外流,膿液不斷,而臥床不起了。

宗氏夫人又同伯禽到處求醫問卜為之診治,但是病人裔肓已日漸嚴重。李白自知不久人世,便叫伯禽去請來了李陽冰,雙手發顫地將宗氏夫人幫忙收集整理的一大卷詩稿,在枕邊交與李陽冰說:小叔,這是我幾十年的心血,請你幫我編成一個集子,然後寫篇序言,讓它能在世上流傳。那年在金陵,王屋山人魏萬說要幫助編個集子,迄今沒有消息。也許,已……已經編好了……我……我沒有看到。也……也許因為戰亂,已經丟失。如果那樣,這……這就是獨一無二的珍本了。拜托……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