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氏夫人深一腳,淺一腳,急急忙忙趕到長江邊上的時候,恰好聽見一個人在大聲呼喊救救月亮!聲音蒼老而熟悉,這不正是要找的夫君麼?她當即加快了腳步循聲前往,隻見一隻船頭上一個人影跳人了江中,撲咚一聲,水花四濺。這聲音在靜夜裏傳得很遠很遠。不好!她大喊一聲,三步並作兩步地走上了小船。船艙內沒有人,隻剩下一個熟悉的酒葫蘆。她拾起來一看,這小小的酒葫蘆陳舊發亮,不正是夫君用了幾十年的用品麼?宗氏夫人絕望了,馬上明白李白是做什麼了,不覺大聲地痛哭了起來。夫君嗬夫君,你怎麼走上了這條絕路呢?你怎麼忍心拋妻舍子一人獨行呢?她看了看水中的月亮,想起了剛才李白呼救月亮的叫喊,這才想起:對了,你是做好事去了呀!你是去救撈水中的月亮呀!你從小就會遊水。黃河裏淹不死你,長江裏也照樣淹不死你!可是,你有重病,冬天的江水又是這麼冷,一個重病的老人怎麼會經受得了呢?
救人呀!救救詩人李白呀!宗氏夫人在船頭上大聲呼救人呀!救救詩人李白呀!宗氏夫人順著長江岸邊,披頭散發地叫了一聲又一聲。
夜深人靜,無人響應。迎頭一塊路中的石頭把宗氏夫人絆倒在地上,摔得很重很疼,久久地爬不起來……
烏雲遮月,夜黑無光,大江東去,水聲嗚咽,像是為千古詩仙的逝去而長久地掩麵哭泣!
這是唐代宗保應元年(公元762年)十一月間的事情。千古詩仙李白久病中精神失常,一一個人到當塗長江的江水中去搭救落水的月亮而溺死。終年六十二歲。他臨死的時候,眼前產生了騎巨鯨升天的幻覺,從而給曆史和民間傳說留下了個極富於浪漫的美好的光環,讓無數崇敬他熱愛他的人為之感歎和神往。
李白去世後兩個多月,偽大燕皇帝史朝義在郭子儀、李光弼統帥官軍的南北圍攻中,在叛軍眾叛親離的慘敗中,走投無路而自縊身亡。曆時近八年的安史之亂才被徹底平定。可惜,李白沒有親耳聽到和親眼看到,否則,他定會心情激蕩地寫下又一批不朽詩篇的。
代宗皇帝在歡慶勝利的同時,突然想起了李白和他的廣為流傳的眾多的優秀的詩篇;覺得李白是個了不起的人才,特意傳旨授予李白以左拾遺的官職。遺憾的是這道皇恩浩蕩的聖旨,直到李白過世半年多了,才傳到了當塗,成了個貽笑大方的馬後炮。縣令李陽冰哭笑不得,隻能把聖旨當作祭文與紙錢,焚燒在坐落於青山山麓、大江之畔的李白衣冠塚前。
不久,李陽冰不負李白臨終前的囑托,親手為之編定了詩集,命名為《草堂集》,並為之作序。這才使得李白詩歌得以流傳下來。
千古詩仙乃文化巨人,他的官運不佳,怛詩運亨通。他與終身摯愛他的詩友、千古詩聖杜甫一道,光焰萬丈長,玉山高並兩峰寒地永垂史冊,萬占不朽。
又過了不久,同屬唐代大詩人的白居易,來到李白墓前憑吊時,寫下了《李白墓》為題的詩,對李白作了極高的評價,同時對他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極大的同情:
采石江邊李白墳,可憐荒塚窮泉骨,但是詩人多薄命,渚平溪草猶堪薦,
繞田無限草連雲。曾有經天動地文。就中淪落不過君。大雅遺風不可聞。
又過了多少年,有人在李白墓前書寫、雕刻一副對聯,對詩仙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
詩中無敵,酒裏稱仙,才氣公然籠一代。
殿上脫靴,江頭披錦,狂名直欲占千秋。
1997年秋——1999年春初稿
1999年夏二稿於西安望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