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人濫竽國學教席,自愧學養不足。每覽古人著述之博大精微,輒有安得以常閑之身再讀十年書之感。雖雲教學相長,平時畢竟為教課及改卷所累,餘暇時間亦至零碎,一年曾不能讀幾部書,為人者多而為己者少。倘得休假,仍以為己讀書為第一義計劃。一年中讀畢《宋史》,參以關於宋代之別史及宋人筆記。倘有餘力,進讀兩唐書。前佩弦先生謂國文係唐宋文一課久懸,屬望本人能承乏此課,則以讀此兩史為最有益也。
二、至於工作方麵,本人鑒於元代戲曲文學價值之高,包含元時俗語、方言之多,曾有意作整理研究之工作。元劇之有注者,僅有《西廂記》一種,王伯良、毛西河曾用力於此,稍有成績耳。此外百數十種皆無注釋,而俗言俗典不盡可解,欲求明白,唯有讀完此百數十種劇本,收集“詞頭”,比較研究。本人意見認為根本解決之辦法,必須製元曲詞彙之全部卡片,如是則用以選注元劇或用以編成《元曲詁訓辭典》,有左右逢源之樂。於數年前開始自製卡片,但僅讀十餘劇本,卡片已逾千數,感覺繁重而擱置,想得一助手編成之。其後係主任朱先生因同人中亦有欲進行近於機械式之工作需要助手者,商定係中可添聘若幹編輯助理及書記以任之。適逢盧橋變起,學校南遷,事又擱置,距今又已三年。今本人屆休假之期,仍想進行此項工作。請求學校能按國內研究如需要時得領研究津貼之例給予雇用書記製卡片之費約五百元以進行此事。此類詞彙之製成,無論在何種方麵均極有用。本人以完成一部《元曲詁訓辭典》為鵠的,仿西洋Lexicon之體例也。至於工作細目,可分數層:
(一)以臧晉叔刻元人百種曲為底本,以元刊本卅種劇、《元明雜劇》、《雍熙樂府》彙校曲文白文異詞。(此項工作,本人早已作成。唯校定本之臧氏之曲選書存北平,當設法寄出,否則重做一道。以各書皆甚易得,亦不甚費事。)
(二)以臧選所收為範圍,由本人讀時圈出要做詞彙之詞句,命書記抄錄製成卡片。(此項工作,假中一年可以完成。)
(三)臧選百種曲外,尚有元刊本卅種、《元明雜劇》之本可補廿餘種,尚有元人散曲。至於最近在上海發現之脈望館明抄本戲曲,其中元代劇本有九十二種。或為臧選所缺,或可校臧選。由教育部購得者,現書存上海,本人尚未讀到。聞將付商務影印,不知何時方可出版。倘作全部元曲之詁訓辭典,此項材料必須加入。(此項工作,假中一年內不能完成,俟下一年內續成之。)
(四)《西廂記》中之俗言,已有王伯良、毛西何諸人之疏證,亦須命書記抄錄,分製卡片,編入辭典。(此項工作,亦須留付第二年。)
(五)本人根據製成之卡片,比較研究,作為注釋,然後整理排比,成《元曲詁訓辭典》。(此項工作留待第二年或第三年完成之。)
三、前述之脈望館明抄本戲曲書之發現,為近年來中國文學方麵珍貴材料之一大發現,本人極願先睹。書歸北平圖書館所有,但因故留在上海。本人休假中如有到上海之便,則即可進行校閱之工作。
四、本人對於俗言之興味不限元代。自漢晉以來,下迄明清,隨時讀書所見,即為摘錄。將來蓄積既多,擬成《俗言疏證》一書。古人對於此類著作,唯有錢大昕《恒言錄》、翟灝《通俗編》等寥寥數書,規模甚小。竊不自量,欲繼錢、翟諸氏大加增補,以為將來有人編中國語言文字之曆史詁訓大辭典之參考。平時所作劄記已有數冊。(今以最近兩冊奉呈,其中不盡屬俗言,蓋雜亂剪貼抄錄之稿,未加整理者也。)休假中如專讀唐宋時古籍,則對於唐宋俗言,定可采集不少,且亦有一靜心整理之機會。
五、中國現在缺乏良好辭書,如現代中國語字典無之,曆史詁訓字典亦無之,因此,《水滸傳》、《兒女英雄傳》上之語言,字典中無之。學生語體文習作所用之文字語言,字典中亦無之,如要知“您”字是多數、抑是少數,何時由多數變為少數,又於何時變為敬辭;“爹”、“娘”兩字起於何時,如何來源,演變如何,無一字典能回答,雖問學者亦不能確知也。吾人欲編輯曆史詁訓字典,當以牛津英文字典為規範,但此種大工作須以許多詞彙為階梯,如詩經詞彙、楚辭字典、漢賦詞彙、唐詩詞彙、宋詞詞彙、元曲字典、水滸詞彙等,再小如杜詩詞彙等等。專書必須先成,否則掛一漏萬,仍不完備也。本校文科同人中,亦有頗持此見願擔任局部工作者,但苦於缺乏助手,忙於教課,不獲為此類工作。以本校基金之雄厚,各科研究所之漸漸成立,本人深盼本校能成立文史研究所(與現有研究院之性質不侔)作編輯工作。哈佛燕京研究所編成多種古書索引,造福學林不少。清華可以從詞彙方麵著手,較索引工作更高一籌。牛津字典編輯迄今費七十餘年,清華如於此時著手,則至百年大慶之日,有一清華大辭典可以產生。此不朽之盛事也。此則姑妄言之,無關於本人休假之研究計劃,因寫此計劃書聊抒管見耳。
(寫於一九四〇年,據手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