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越南,四十九年前(1 / 1)

1960年,是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南北越統一後改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15周年。那一年,美國在越南南方正加緊準備向越南發動“特種戰爭”。

同年8月底,筆者有機會隨亞非人民團結組織代表團前往越南,參加越南15周年國慶活動。除中國外,同去的還有其他亞非國家的代表。

胡誌明主席接見了各國代表。他衣著樸素無華,講話謙遜和藹。事後,主方送給每人一本剛出版的胡誌明詩集《獄中日記》留作紀念。胡主席通曉漢語,1942年8月,他從高平到中國工作途中,剛過邊界就被國民黨地方政權扣押。《獄中日記》就是他於1942年至1943年期間,在廣西省獄中用中文寫下的一百首詩,其中第25頁的七絕《自勉》曰:“沒有冬寒憔悴景,將無春暖的輝煌。災殃把我來鍛煉,使我精神更健強。”這充分顯示了他崇高的革命意誌。

越南主席府,原是法國占領時期的“總督府”。大樓為法國建築風格,高四層,淺黃色,看來蠻壯觀。胡主席當時並不住在那兒,他讓人在主席府的院內蓋了一個為他居住的兩層木房,而把主席府用來款待來訪的外國貴賓。在我們訪越期間,同時到訪的以李富春為團長的中國黨政代表團就被安排下榻在那裏。胡主席住的木房,外形很像我們雲南傣族的“幹欄”式竹樓,上下兩層,整個建築物由多根大立柱支撐,一層空蕩,四麵通風,中間有一木梯通向樓上,樓上有兩間房,一邊是胡主席的臥室,擺著一張掛有蚊帳的床,另一邊是他的辦公室,裏麵隻見一張桌子、一盞台燈和一把椅子,屋外小橋流水,環境清幽。就在這裏,主人度過了他簡樸一生的最後時光。

巴亭廣場在首都河內的中心地區,訪問期間,我們經常路過那裏。巴亭本是清化省下麵的一個鄉,19世紀80年代曾為抗法鬥爭的最早爆發地。1945年“八月革命”勝利後,為紀念越南人民的抗法鬥爭,在河內市中心設立了巴亭廣場。1945年9月2日,胡誌明主席在這裏發表了越南“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誕生。越南主席府和巴亭會堂都在它的周圍。1969年,胡誌明主席逝世後,他的陵墓就設在巴亭廣場的西側。

在首都以外,我們參觀了海防和附近的風景區下龍灣。下龍灣,景色迷人。碧藍的海麵上,到處散落著喀斯特峰林和小島,形狀奇異,突兀嶙峋。有的小島還有溶洞,乘船可進入,朦朧中可見鍾乳石和石筍自然形成的景象,猶如人間景物,千姿百態,令人遐思。近年聽說,“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已將下龍灣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