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伊拉克不僅是石油大國,而且具有悠久曆史,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兩河流域,曾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這個國家,筆者去過兩次:一次是1960年春天,我陪同上海市副市長金仲華先生到那裏去參加一個和平會議;另一次是作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代表團的成員,於1977年夏天對該國進行友好訪問。
記得1960年時,卡塞姆總理剛上台不到兩年,他作為“自由軍官織織”領導人,推翻了費薩爾末代王朝,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國,而他自己也在1963年2月複興黨發動的政變中被推翻並處死。1977年那次訪伊,薩達姆方出任複興黨地區領導副總書記,兩年以後,當上了總書記和國家總統,全麵接管了伊拉克政權。經過20多年的演變,他最後以“反人類”等罪於2006年底被處以絞刑。首都巴格達,著名的底格裏斯河穿心而過,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聞名城市和昔日東西方貿易線的重要商埠。在其鼎盛時期,文化藝術很發達。阿拉伯古代文學名著《一千零一夜》中有不少故事都源於此,譬如《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現在,巴格達是伊拉克最大的城市,為該國製造業、金融、文化與交通中心。有些古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外地,我們到了巴格達以南約百公裏處的巴比倫遺址。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在這裏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原址已成廢墟。
踏入古跡區,望到阿什塔門。過了這個門不遠,就是王國舉行慶典等活動的典禮大道。提起巴比倫,人們會自然想到“空中花園”。希臘傳說中所提及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並非懸在空中,而是建在一連串塔廟頂上的花園。關於它的來曆,說法有二,其中說的比較多的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4—前562在位),娶了一個米底國(伊朗高原西部古王國)女子為妻。她終日悶悶不樂,戀念那山巒環繞的故國。尼二世於是在王宮附近的高處建了一個花園,種上奇花異草,以安慰他難以釋懷的妻子。至於“空中花園”的確切位置,據陪同人員說,根據已有的考證,似在國王主要宮殿的北牆之外。
我們也順訪了伊拉克中部的納傑夫和卡爾巴拉兩個聖城。和北部不同,這兩地的居民多屬伊拉克穆斯林什葉派。什葉派創始人、第四代哈裏發阿裏(656—666在位)的陵墓,就在納傑夫市中心的清真寺裏,他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的丈夫。什葉派領袖侯賽因及其兄弟阿巴斯的陵墓保存在卡爾巴拉市的兩座清真寺之內。我們參觀的是阿巴斯清真寺。當時,教民正在寺內做禮拜,不便多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