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個國家,三代女王(1 / 2)

29年前,荷蘭王國朱麗安娜女王自動退位,禪讓給其長女貝婭特麗克絲王儲。這對荷蘭人來說,是件幾十年不遇的罕事。筆者有幸陪同中國的第一位女大使丁雪鬆女士作為我國的特使,出席新女王的登基儀式。

1980年4月29日,荷蘭外交部安排各國使節從海牙來到阿姆斯特丹。當晚7時30分,朱麗安娜女王和貝恩哈德親王,在富麗堂皇的阿姆斯特爾大飯店,宴請各國貴賓。筆者陪同中國特使坐在第三桌。次日上午,朱麗安娜老女王在阿姆斯特丹皇宮簽署遜位書,由貝婭特麗克絲王儲繼承王位,外國貴賓不參加。中午,外交大臣範德克勞夫婦在索奈斯塔酒店款待大家。下午3時,荷蘭上、下兩院在“新教堂”聯合召開特別全體會議,莊嚴隆重地舉行貝婭特麗克絲女王登基儀式,邀請各國貴賓於2時25分之前到場出席。在當時與荷蘭建交的130多個國家中,約有六十幾個國家派代表團或特使前來祝賀。君主立憲國家的王室無不派出主要成員出席慶祝活動,英國王室來的是查爾斯王子。

貝婭特麗克絲女王,是荷蘭王室六位君主中的連續第三位女王。追溯這三代女王的各自特點,回顧一下這第三位女王登基時的熱鬧場景,是十分有意思的。

一、三代女王

荷蘭王國創始人奧蘭治王室威廉一世,1815年稱王,1840年退位。到了威廉三世1890年逝世時,三世的諸子均已夭折,隻好破例由其女威廉敏娜繼承王位,而從她那一代起,荷蘭王室接連三代都沒有男性後嗣,從而造成了一個多世紀以來荷蘭有三位女王連續當政的獨特局麵。

荷蘭的第一位女王(第四代君主)威廉敏娜,乃威廉三世同他的第二個夫人愛瑪於1880年所生。三世去世時,威廉敏娜年僅10歲,由愛瑪攝政,直到她18歲登基(如果把愛瑪攝政也計算在內,荷蘭就有四位女王了)。威廉敏娜在位整整50年,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荷蘭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荷蘭雖宣布中立,但仍遭納粹德國侵略。1940年5月,在敵人打到鹿特丹之前不久,女王為避免落入敵手,決定出走,從海牙南麵的荷蘭角乘英國驅逐艦H。M。S。HEREWARD號前往英國,作為英王喬治六世的客人,僑居英國5年。在此期間,她籌建流亡政府,積極致力於抗德事業,認為“公理最後一定會戰勝納粹德國的暴虐”。她定期向國內廣播,鼓舞民眾,激勵士氣,並到加拿大和美國為抗敵遊說。丘吉爾稱讚她是“荷蘭政府中唯一的‘男子漢’”。威廉敏娜在位半個世紀,曾同荷蘭19個內閣合作,最後由於年邁於1948年遜位,1962年逝世。

第二位女王(第五代君主)朱麗安娜,是威廉敏娜婚後8年才生育的唯一後代。她18歲開始享受王儲的權利。1940年5月,荷蘭遭到德國侵略,她隨母王流亡英國,在英法軍隊從敦刻爾克大撤退前,遷居加拿大,戰後回到荷蘭,於1948年9月6日登上王位。她為荷蘭戰後的重建工作出了力。1953年,荷蘭西南海岸決口,洪水奪去了差不多2000人的生命,她親赴災區視察慰問。這些,再加上她稟性謙和,平易近人,不尚縟節(譬如,她不許給她行屈膝禮,也不願過多稱她“陛下”),有時還騎自行車上街購物,都給人以好感。有些輿論認為,她是個“老媽媽式的人物”,給荷蘭王室帶來了“現代化的麵貌”。

朱麗安娜在位32年,1980年4月30日在她71歲生日時,禪位給她四個女兒中的長女貝婭特麗克絲大公主。她已於2004年春逝世。

第三位女王,也就是荷蘭現在的第六代君主貝婭特麗克絲,1938年出生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的前夕。王室一反慣例,未按王室傳統給她命名,而叫她貝婭特麗克絲(Beatrix,有“帶來幸福的人”的意思),意在祝願和平。但是兩年後,荷蘭即遭到淪陷,使她的童年充滿了流亡生活的回憶。

和母王不同,貝婭特麗克絲自幼受的就是正規教育,最後在萊頓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她從學生時代起,就關心荷蘭國內外大事,主張歐洲統一和發展同第三世界的關係,繼承王位之前的一二十年,曾遍訪各大洲的許多國家。1977年5月,她以王儲身份由克勞斯親王陪同第一次訪問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