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劍橋大學與李約瑟先生(1 / 2)

劍橋城,位於劍河畔,在倫敦以北大約80公裏處。曆史上,它曾是古羅馬的一個軍營所在地。在盎格魯薩克遜時代,英格蘭中部與歐洲大陸間的貿易往來,都要通過劍河橋,故使劍橋成為一個行政、貿易中心。劍橋中心區的街道至今仍保持著中世紀的風貌和氛圍,古老的樓宇比比皆是。國王學院禮拜堂(King’s College Chapel)是歐洲哥特式建築的一個精美典範。

今天的劍橋,有許多公園與花園,博物館與畫廊,逢年舉行藝術節和仲夏集市。經濟上,它是周圍農業地區的市場中心,工業有電子設備、精密儀器等高科技行業。旅遊業也較興旺。

同牛津一樣,令劍橋最出名的是英國第二所古老的學府劍橋大學,就設在這裏。特別是近些年來,憑借劍橋大學的科研成果,一些高科技公司熏應運而生。劍橋城越來越被視為英國的“矽地”(Silicon Fen)。

舉世聞名的劍橋大學創立於1209年,比牛津大學晚41年。有人說,最早有一批牛津學者,為了逃避牛津城裏人與學者之間發生的暴亂,而逃難到劍橋地區。早期的學生也大都來自牛津大學和巴黎大學,學校的宗教色彩也較為濃厚。1669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前來劍橋教授數學,大大提高了劍橋大學的學術地位。他在劍橋居住了30年,令該校的數學研究水平達到卓越地位,直到如今。1871年,學校廢除入學宗教考試,實現了較大的學術自由。從20世紀60年代起,學校把學業重點進一步放在科學和研究上。今天的劍橋大學除設有文學、神學、經濟學與政治學、哲學、國際法和科學史外,理工科目也頗為突出。

劍橋大學有學生16500人,其中17%來自海外的100多個國家。和牛津一樣,劍橋大學入學考試,競爭相當激烈,每年隻有三分之一考生被錄取。學校有28個混合學院和3個女子學院。學製大體類似牛津,同時也有自己的特點。一個學年有三個學期,分別為米迦勒節(Michaelmas,即秋季)、四旬齋(Lent,即冬季)和複活節(Easter,即春季)。每個學期大約八周,學生都要住校。學生在“監管人”(Supervisors)的輔導下進行學習。“監管人”一般都是各院係的老師,他們通過小組的形式與學生們保持密切關係,並幫助他們準備學校的考試。學生的作業,大都在假期中完成,大多數學生均可通過特殊考試,獲得各種榮譽學位,包括學士、碩士、博士和在法律、醫學、音樂、科學和神學等領域的高級博士學位。有意思的是,這種特殊考試,在劍橋大學叫做“三腳凳”(Tripos),這是因為過去考生在答辯時,都坐在三角凳上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