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古稱淮水,據說秦始皇吋鑿通方山引淮水,橫貫城中,故名秦淮河。說起秦淮河,人們自然會想起杜牧的《泊秦淮》來: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一首清麗悠揚的抒情詩。詩人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十分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藩鎮擁兵自固,邊患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覺得唐王朝前景可悲。《泊秦淮》就是在這種憂時傷世思想基礎上寫出的。《平樹後庭花》綺豔輕蕩,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就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詩中說金陵歌女“不知亡國恨”,還唱著那《後庭花》曲,是借陳後主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曆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秦淮河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全長約一百一十公裏,是南京地區的主要河道。後兩岸建築多遭毀壞,河水亦日漸汙濁。1984年以來,國家旅遊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重點開發形成了著名的秦淮風光帶,先後建成了夫子廟、學宮、貢院三大古典建築群,整修了烏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園等景點,將臨河的貢院街一帶建成包括戲院、書場、茶社和各種土特工藝品商店、小吃店在內的古色古香的旅遊文化商業街,恢複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的風貌。最為誘人的是秦淮夜市和金陵燈會,還有民俗名勝、地方風味小吃等,都使中外遊客為之陶醉。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絕句》,是寫金陵春色的,秦淮河春景當然也在其中: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讀罷這二十八字,閉目就能想見當時的金陵春色:黃鶯在紅花綠柳中放開了婉轉的歌喉,酒旗飄揚在水村山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是多麼明麗迷人的江南春景啊!
秦淮河是南京著名的風景遊覽區,可以觀賞的地方很多。夫子廟位於秦淮河畔、貢院西街之西,又稱孔廟、文廟或文宣王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孔子自古被人們尊稱“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在東晉學宮的基礎上擴建而成。我國的孔廟和學宮往往建在一起,是因為封建統治階級希望士子們步聖人之道,接受先聖先賢的教化熏陶而成才。夫子廟雖曆遭損壞,但各代都有新建和擴建,到了清末民初,殿宇結構和布局仍為東南之冠。現在的夫子廟建築富有明清風格。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大照壁至衛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建築古樸,雄偉壯觀。“一帶秦淮河洗盡前朝汙泥濁水,千年夫子廟輝兼曆代古貌新姿。”這是南京夫子廟思樂亭石柱上鐫刻的楹聯,它既把秦淮河的清姿麗質和夫子廟的建設新貌展示了出來,又給遊人以無窮的回味和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