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吐納法(轉)(1 / 2)

道家吐納築基功法

中華道家修性煉命之術,首先講究祛病健體,其次注重延年益壽,最後追求長生久視。筆者曾在東海嶗山得傳道家吐納訣,屬於修煉築基之功。因觀社會上各派氣功五花八門,雜而多端,頗令學習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或見異思遷,或誤人旁門,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養生而反戕生,此氣功本身存在之弊端也。蓋中華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現任何偏差,且與他家氣功都可相通。故此不自保守,謹將道家吐納功法之真正口訣,公開於世,獻諸同道。功理篇吐納者,呼吸也。莊子雲:“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人人體所需之情氣,以幫助培蓄人體內部之真氣,達到修真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

中華道家修煉,重視“氣”對人體的作用。認為“氣聚則生,氣亡則死。”天地萬物無不需氣以生之。東晉道士葛洪在<抱樸子>中說:“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藥,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中華道家吐納,就是一種行氣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自可終身受益。

中華道家認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內,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氣。胎兒之氣通生母之氣,生母之氣通太空之氣,太空之氣道太和之氣。那時並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腦而出,剪斷臍帶,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斷於口鼻,下斷於尾聞,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隨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莊子所雲“眾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氣粗而浮,呼長而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係不能下行於腹,而腹內所蓄之先天祖燕,謂之先天元氣,“動而愈出”(老子語),反失於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氣喪失過多,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蓋人生夏天地之數有限,要知保煮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長生之術,亦應求延年之法。中華道家修煉,就是要返本還源,回到嬰兒先天狀態,以增益壽算。吐納之法,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氣,痛足則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層修煉。丹經謂“欲點常明燈,須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須擇空氣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園、湖邊、田野皆可,室內可以打開窗戶。時間可以選擇在子、午、卯、酉四正時,且此時一般工作較少,也便於自我安排。

1.身法

煉功之時,最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鬆一鬆,以利氣血流通。姿勢不限,行、立、坐、臥均可。行、立、坐、臥之法則如下:

行,可緩步許行,神態自若,安然行氣。

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

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在肚臍,或掐訣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撫兩膝。

臥,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臍上。或者側身臥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於肚臍,兩腳一伸一屈,與手相反。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然後做功。

以上四種姿勢,可以自由選擇。但求其自然安適,以利人靜。

煉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內視,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氣是也。所以微閉者,睜開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沉入睡,皆於養氣不利。微閉時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幹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凝韻聽息。《莊子》雲:“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此即“莊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於內,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心養氣煉功時要求舌頂上齶,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麵頂住。因人之上齶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漏神漏氣。故煉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哺乳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