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突出的文學成就在他的辭賦,被世人稱為南朝辭賦大家,達到當時文學的高峰。他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成為南朝辭賦之代表作。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於是仆本根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共規……一旦魂斷,宮車晚出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風涼,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這是江淹的代表作《恨賦》中的幾段。全篇駢賦從帝王寫起,講到他們的宏圖霸業,也講到他們的失意人生;寫到他們的雍容華貴,也寫到他們的哀傷怨恨。全賦語言清新,文辭綺麗,情感波瀾起伏,於哀恨綿綿中成功地塑造了帝王“神氣激揚”又“銷落湮沉”的鮮活形象,涵蓋了人世間各種幽怨遺恨、哀傷無奈的情狀,被評論家視為通貫古今之天下第一“恨賦”,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江淹在《別賦》裏這樣寫道: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複燕宋兮千裏。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巡層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
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
這首賦出題精巧,構思新穎,被認為是南朝抒情辭賦的名篇佳作。江淹之賦,擺脫了漢代傳統辭賦古板呆滯而又過於凝重的表現手法,向著抒情言誌的格調發展;在選材上並不完全突出重大主題,而是注重描述平民生活中人的感受和意趣。在《別賦》裏,江淹以濃鬱的抒情筆調,飽滿的情緒渲染,通過對戍人、富豪、俠客、遊宦、道士、情人別離的狀寫,生動細膩地反映出齊梁時代社會動亂之背景下普通人生死別離的悲涼境況!作品悲情基調濃烈,哀怨心緒濃厚,別恨情感深沉,尤其心理刻畫的藝術手法運用嫻熟,感人至深,對後世的影響力很大。
江淹作品主要有詩、文和辭賦三個部分。他的詩意趣深遠,在齊梁諸家中尤為突出,其中以《渡泉嶠出諸山之頂》、《仙陽亭》、《遊黃蘖山》等最具特色。他的《赤亭渚》、《步桐台》、《渡西塞望江上諸山》、《秋至懷歸》等詩亦頗有佳句,寫景清新而且傳神。《望荊山》、《還故園》等寫仕途失意、人生低潮,基調哀怨,心緒涼灰,也很為後人稱道。江淹在詩歌方麵的又一特長是擬古。他仿作從漢代的《古離別》到南宋湯惠休的30家詩體,有的達到亂真的地步,《陶征君·田居》就曾被人誤認為陶淵明《歸園田居》的第六首。
江淹的辭賦有很多乃抒情寫意之作,尤其擅長描寫人的心理活動,其中最有名的是《恨賦》和《別賦》;此外還有《去故鄉賦》、《青苔賦》、《待罪江南思北歸賦》等,這些作品大都表現了江淹被貶為建安吳興(浦城)縣令時的失意與思鄉之情;同時也傳達出他在讚美大自然鮮活絢麗時自然流露出的真實情感!
江淹的詩詞文章基本上屬於駢體。他在劉景素手下任職時,因被人構陷而入獄。為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他在獄中創作了《詣建平王書》。文章辭氣激蕩,聲情並茂、言辭藻麗,文采飛揚。據說劉景素看了江淹的上書,受到感動,當天就把他從獄中釋放出去。由此可以看出江淹寫文章的深厚功力。
三
江淹有品位的絕妙文章,都是在他遭受沉重命運打擊,於坎坷艱難之歲月中寫成的。不少佳作就在浦城寫成或改畢。據《福建文學發展史》記載,江淹在閩的幾年間,共寫下《青苔賦》等賦5篇,《遷陽亭》等五言詩3首,《草木頌》等頌15篇,《山中楚辭》等騷體詩10首,箋1篇。此外,五言詩《還故鄉》一篇,寫在離開吳興赴京任職之際。《恨賦》、《別賦》二篇,從情調來判斷,有可能也寫在貶黜期間。
江淹有關描寫閩山閩水的作品,對於後人研究中古時期閩山閩水的風貌特征,是很有幫助的。他的《遊黃蘖山》一詩,就很有代表性:
長望竟何極?閩雲連越邊。
南州饒奇怪,赤縣多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