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同學少年(2)(2 / 3)

高考報誌願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將“漢語言文學”填在了第一欄,世俗的“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流言衝擊著我的耳膜,那些有報考經驗的老師諄諄教誨著,學中文沒有前途,空有一腹四書五經、絕句律詩,賺的錢永不如別人多。我笑了笑,什麼都沒有說,在筆記本裏寫下:“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初中的時候讀張愛玲的《天才夢》,那個時候就驚歎一個人怎麼能把文字寫得如此瑰麗華美,於是從那時起,我就迷戀上一個關於文學的天才夢。那時你也很喜歡文學,我們總是在自己杜撰的文字國度裏恣意書寫,幻想自己是操縱一切的文字帝王。然而,正如你所說,當夢想曝照在現實的鎂光燈下,一切都顯得蒼白無力。

最後,我們一起進了師大,你在知明樓上課,我也在知明樓上課,偶爾途中邂逅的擦肩,我們各自懷揣的東西早已經不同了。現實的鎂光燈刺入你的雙眸,你的瞳孔微微發顫,最後你選擇了與文學殊途。原以為我能和你懷揣著文學夢想並肩作戰,如今,那些曾經都聒碎了,會著河畔金柳的倒影,被揉碎在浮遊寄生的塘中,我獨自做著像康橋那樣的夢。我獨自一人,穿著自詡的鎧甲,想要借徐先生的衣袂,揮一揮衣袖,在知明樓的上空留下一道赤橙黃綠青藍紫。

光線倒插進微微發顫的瞳孔,不由自主的一個戰栗不安都會把瞳孔深處的液體折騰出來。你若在暮色四合的知明樓中聽見鈴蘭般的風聲,那麼一定是我在歎息。戎馬生涯,你舍我單槍匹馬,我開始變得躊躇,我的選擇、我的堅持,是否正確?是否值得?

“人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天寒地凍、路遙馬亡。”這是我曾經咬緊牙關死死捍衛的夢想,但現實的種種卻把它曝照得蒼白無力,它被現實刑役、搜刮、剝削,我奔波於各種俗事之中,卻無暇顧及那個微小而又寶貴的夢想。我流連在長長的走廊,光線像蜂蜜水那樣甜膩,讓人有一種欲罷不能的難受。

三百首偶爾路人念,誰把地上霜勸歸我窗前。二十四橋終別明月夜,藏頭的詩不忍吐再見。唐詩、宋詞、元曲,句句道不盡文華溢彩。瓊壺歌月,長歌倚樓,多少詩意流淌在暮色四合的知明鍾樓的鍾聲裏。這座教學樓是文學院學生經常上課的地方,雖然其他學院的學生也在這座教學樓上課,但是我一直把知明樓看作是文學院的象征。庭前花開花落,有人頌詩經、歌樂府,唐宋元明清,眾裏尋夢千百度。蒼穹雲卷雲舒,有人讀散文、看小說,古今中外,驀然回首,你的、我的、先人的、後人的,一個個關於文學的夢都遺落在知明這個燈火闌珊處。

鍾聲再次悠揚地響起,伴隨著下課的人群,多多少少,我的思緒在洪流中被衝散,又被重新粘連,過往的、今昔的、未來的。

我懷揣著一個關於文學的夢想來到了這裏,隻身一人闖蕩在自己杜撰的文字國度裏,遊離在夢想和現實之間。不想四年就如此匆匆忙碌俗事,卻奈何不了現實這個秀場的強大的鎂光燈。知明樓,你我同樓異夢,我無人作陪,隻能隻身形影相吊。而我身上遺留著你曾經和我同樣的夢想,以及那些同你一樣的半途放棄的人們。我曾彷徨,也曾無可奈何,無數次想過要放棄。

但這一年裏,上課、聽講,我遊走在知明樓的每一個角落,觸摸著那些文人騷客留下來的文學夢,開始不再彷徨。關於文學的夢,沒有終結,一代又一代,先人遺留下來的,等著後人將它延續,進而升華。

夕陽已經完全落下了,我隨著知明樓的人流走了出來。我走出知明樓,回眸看到那個已經沒有暮光籠罩的鍾樓,我留給它一個堅定的目光,因為我知道夕陽落下,那麼明朝新的曙光必定會照亮它,而我一定會把那個遺留的夢想延續下去的。

知明遺夢,它不僅僅是你留給我的夢想,更是先人留下來,讓我們每一個文學院學子傳承的夢想。

(尤雅婷文學院2010級)尋音漫品——我的電台情緣◎張邁

窗框古舊,陽光穿林打葉,漫步在午後的校園裏。我坐在一杆立式話筒前,手捧一本近日讀完的書,聲音透過話筒,傳遞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那是高中時的我,還有屬於我的節目——《書來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