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榕?百年師大不僅是在培植一株株榕樹,更是在培植來自五湖四海的每一位莘莘學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有幸能夠在師大這株跨越世紀的參天大樹的嗬護下茁壯成長,此乃三生有幸哉!
(陳森淼軟件學院2010級)風雨同舟民族情風華正茂少年誌——憶我的少數民族預科班◎姚禾君
光陰荏苒,恍如白駒過隙。仿佛還是昨天,剛剛告別三年的高中生活,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我拉著沉甸甸的行李,初次離家,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福建師範大學。轉眼之間,我已經在師大學習和生活到了第三個年頭。也許會有人對此感到疑惑,為什麼還在念大學二年級的我已經在師大生活了近三年?說到這裏,我就想談起一個特殊的群體。每當憶起它,我腦海中的一幕幕畫麵就如同繾綣的膠片,緩緩播放;我心裏的一個個片段就立刻籠上了溫暖的色調,慢慢浮現。是的,它就是我的少數民族預科班,同時也是師大在福建省內少數民族預科班18載辦學的最後一屆預科班,更會是我的大學生涯中一段最特殊、最難忘的時光。
或許有人會問:何為少數民族預科班?少數民族預科班是作為少數民族學生的我們進入普通本專科學習之前的預備期,是為了讓我們提高文化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在德、智、體等方麵都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為進入高等院校本、專科專業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說實話,入讀預科班之前,我時常有些忐忑:同學們會不會有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呢?同學間會不會有語言交流困難呢?
可是進了少數民族預科班之後,一切的疑惑和不安都被同學們共同創造的溫暖氛圍融化了。班裏的同學均來自福建省內各地,大多數同學都是老鄉,同腔同調的鄉音和聊不完的共同話題無疑成了大家溝通的紐帶。同時,由於少數民族預科班主要由佘族和回族的同學構成,大家同樣作為少數民族學生,一些相同姓氏的同學往往同宗同源,這更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加深了我們的感情。我們彼此似乎已不僅僅是同學關係,而已升華為一種濃濃的民族情、同胞情、手足情。我們同甘苦、共進退,每一位同學都為這個特殊的集體的優秀感到自豪和驕傲,每一位同學都盡自己所能為這個班級的進步和發展添磚加瓦,維係著我們的正是同舟共濟、團結向上的精神。
至今我還記得,當時我們每天早上8點準時點名,大家都來到教室,以晨讀和背誦英語課文開始一天的生活,此外還主動地堅持每天晚上到教室進行晚自習。因為我們有相對固定的教室,因此一到晚自習的時間,大家都來教室聚精會神地自習,或是研究那些對我們來說有些難懂的高數題目,或是做作業、默誦課文和單詞。或許是還帶著點兒高中時的激情和衝勁,又或許是為了在預科畢業時能夠選到心儀的專業,許多同學常常會堅持到晚上10點才離開教室,也有的同學風雨無阻,即使教室裏隻有三四個人也堅持去自習。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歲月裏,雖然辛苦、雖然會感受到壓力,但是,那些伴我們一同走過的人讓那段歲月變得多彩而幸福。
來到大學,對大多數同學來說,也意味著第一次獨自出門遠行,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靠自己去奮鬥、去生活。記得曾有人說,高中時的我們是被老師、父母“抱著的”。而在這裏,沒有了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沒有了老師的時時叮囑,我們開始學著自力更生,自我管理、監督。對於我而言,這是我第一次住校。記得剛住進宿舍的第一天夜裏,半夜夢醒竟然不知身在何處,環顧四周,才發現自己已經在向往已久的大學宿舍裏了!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在與同學和舍友的朝夕相處之中,洗衣服、大掃除等各種活兒,我都越來越得心應手,同時逐漸學會了為他人著想,在學習上也學會了自學、自律。可以說,在預科一年的學習裏,除了學習知識,我還學會了如何生活——這寶貴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