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同學少年(6)(3 / 3)

在大把大把的課餘時間裏,我們也享受到了在高中時夢寐以求的快樂和自由。我們或是徜徉在圖書館內廣泛涉獵,或是在節假日造訪山川、逛逛市井。當草長鶯飛、山花爛漫的時候,我們曾到福州森林公園進行踏青燒烤,體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在陽光明媚、江水如藍的時候,我們也曾跟隨教授《中國文化概論》的林國平老師,去往福州長樂的金剛腿、顯應宮等地進行文化考察,學會親身體驗,用心去看、去聽。在那遠離城市塵囂的碧水藍天裏,我們也對特別的“惜字爐”文化感到好奇,為瑰麗的地宮感到震撼。我們也會三五成群、風風火火地在元宵節去五一廣場看花燈,在聖誕節前的平安夜去市區裏看人工降雪。每次出行都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回憶,也確實成為了大學生涯中不可多得的經曆。每當想到這些快樂,除了幸福,更多的是感歎那時我們身上的那股好像什麼都不怕的、年少的衝勁。

但是,當我們的預科生涯即將結束的時候,亦得知我們是最後一屆少數民族預科班了,在為自己趕上了這班末班車感到幸運的同時,也為無法迎接下一屆的預科學弟學妹感到惋惜。在最後幾月的時間裏,為辦好紀念少數民族預科班辦學十八周年的晚會,為少數民族預科的辦學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也為自己的預科生涯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同學們盡心盡力地策劃、彩排著節目,雖然有些難過感傷,但為了預科班這個集體而一起努力,大家的心似乎更加貼近了。當晚會上教我們計算機課程的鄭之老師一曲藍調風格的《再見》響起時,無數雙眼眶瞬間就濕潤了。預科的故事,曆曆在目!

現在的我已經大學二年級了,生活中充滿了預科時的記憶。偶爾走過那幢當時常去的教學樓,或是路過那間熟悉的自習教室301,或是站在我們當時的宿舍樓下,或是去那間我們一起包過餃子的食堂吃飯,還會想起預科時的我們。雖然如今我們已經分散,歲月或許會改變我們的模樣,而我們的青春也終將逝去,但在預科這段特別的大學生涯中種下的理想、在少數民族預科班這個特殊的大家庭中學到的一切,那種維係著我們的、濃得化不開的情誼,將帶領我在大學生涯乃至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畏風雨,永遠像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一樣,堅定地懷揣著那些最初的夢想,一步一步堅定地走下去!

(姚禾君海外教育學院2010級)以青春的名義——記一位特立獨行的學長◎劉舒陽

在電影《情書》中,主角總喜歡在每一本書的借書卡上寫上自己的名字。而我的一位學長也是這樣,在他所借過的每一本書的借書卡上龍飛鳳舞地寫上5個大字:非學院主義者。在我們還不知道王小波是何人的時候,他已深深推崇王小波的非學院主義。故此,我們都稱他為非學長。

非學長認為學習不能隻建築在書本之上。於是大學四年,他的活動可以歸結為三個範疇:比賽、旅行、打工。即使他五音不全,他還是堅持參加十佳歌手賽;他四體不勤,卻總是積極參加校運會。他的旅行經過,每每能在校攝影展上得以展現。他不去那些美麗的城市、漂亮的鄉村,卻喜歡到偏僻遙遠的地方。他的照片裏有一望無際的荒涼戈壁,有蕭瑟頹然的雪山,有飛舞的藏袍下滿臉塵土卻喜笑顏開的孩子們……他的視角與眾不同,卻也因此形成了容易辨認的風格。非學長在食堂收過餐盤,在香格裏拉站過大堂,也在麥當勞送過餐。他的足跡不僅在校園之內。非學長說:“趁著年輕,一定要有多遠走多遠。”

非學長高我們一個年級。當我們還在為大學英語四六級發愁的時候,他瀟灑地以560的高分通過六級,卻還在糾結分數不合心意想要重考刷分。而當他再次複習六級的時候,又因為各種比賽而分心發揮失常。這次,他倒不懊惱,揮揮衣袖,搖曳著他那身租來的漢服款款地走向朗誦比賽的舞台。

非學長的大學,也並不總是那麼光鮮亮麗。在快樂和獎狀的包圍之中,他也曾打過架,也曾醉過酒,也曾被教導員活生生訓斥了三個鍾頭。但他回顧這4年,自豪地宣稱:“當我回首大學的時候,我不會因為沒有受到處分而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