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在不變之後的變中掘取財富(2 / 3)

此時,賣方老板仍然保持沉默。滔滔不絕的買方老板終於報出了價格:“我們出價3?郾5萬美元,但一個子兒也不能再加了。”此時,沉默的賣方老板心中暗喜。於是,這樁買賣很快就談妥了。

這裏的忍耐恰恰體現的就是一種力量。賣方老板的精明之處,就在於打定主意,做好一切充分準備之後,用沉默作為一種談判的手段,以靜製動,終於使這樁買賣順利談妥。

“靜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沉不住氣的人在冷靜的人麵前最容易失敗,因為急躁的心情已經占據了他們的心靈,他們沒有時間來考慮自己的處境和地位,更不會認真地坐下來思索真正的對策,最後讓別人鑽了自己的空子。一個真正具有狼者風範的人物是絕不會貪功冒進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

從故事可以了解到,要借到箭,需要很多方麵的條件,比如要有船,要有裝在船上的稻草人,要有駕船、擂鼓、誘使曹軍箭矢攻擊的兵士。這些對東吳方麵都不在話下,即使當時沒有,也可以馬上準備,這都是人力可以辦到的。

但即便如此,諸葛亮在當著孫權與周瑜的麵立軍令狀時,還是要求給他三天的期限。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要“借”箭,還需要一個大霧彌漫的天氣,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這既是一個事關成敗的關鍵條件,又是一個人力所無法創造的條件。諸葛亮知道隻有第三天江上才可能起霧,這時候就是“萬事俱備隻欠大霧”,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蓄勢待力,雖然在這裏我們把“霧”比作“力”似有不妥,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一下,等霧也是在蓄勢待力的情形之下,才能進行的,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是厚積薄發,讓曹操措手不急。所以,行事進取,還要學會蓄勢待力,厚積薄發。反之,如果不能冷靜準備、等待,是不可能得到想要的結果的。

等待,需要有一定的堅強意誌力,要對心中的等待有信心、有耐心,還要有一份恒心。一個人如果下決心要做成什麼樣的事,或者下定決心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擁有耐力和驅動力肯定會使一個人心想事成,如願以償。

一首歌唱到:“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

蘇洵在《管仲論》中雲:“夫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與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

誠如是,寂寞乃厚積之時,隻待薄發之日也。

先謀後事,一方麵要求經營者事先在認真做好細致的研究、分析之後,謀劃好策略;另一方麵,在策略定好之後,就要果斷地實施,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

國內數字電視普及進程的不斷加速,使得國內廠商對於機卡分離寄予厚望。在國內相關標準尚未公布的背景下,國內廠商無不例外地將突破口對準相對成熟的海外國家。

作為全球上數字電視的推動者們,相信他們一定知道美國是全球彩電廠商的一個必爭之地。康佳與北美主要渠道商簽下大宗訂單,向美國出口3萬台數模一體“鉑晶”平板電視。據悉,這是國內首宗以自有品牌出口美國的數模一體機液晶電視產品。

“在美國市場批量銷售,標誌著康佳數模一體機已經率先商用!”業界專家認為此次出口意義重大。

2005年年底,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世界電視產業史上最大的變革法案:從2009年2月18日起,全美電視台必須全部使用數字信號。

麵對著美國方麵的技術標準,康佳早已開始了相關技術的研發,潛心準備產品。通過自主技術創新和與國際頂尖技術夥伴的戰略合作,康佳建立起在數字電視領域的領先優勢。此番切下美國市場首塊蛋糕,是康佳多年來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

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在經商的過程中,要懂得蓄勢待力,厚積薄發,隻有把一切準備好之後,等待合適的時機,審時度勢,才能在不變後的變中掘取別人意想不到的財富。所以,蓄勢待力、厚積薄發可謂是經商之技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蓄勢待力的過程中,同樣需要留有一份心去看準時機,審時度勢,適時而行,才能贏得商機。也就是說,等待不是一味死等,在等待中你也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要訓練一種判斷能力,善於捕捉時機,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蓄勢待力、厚積薄發是經商中最有利的方法,它可以讓經商者的成功率更高。人們常說:機會青睞做好準備的人。在經商過程中,做好準備,蓄勢待力,必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商勢越低迷,越要沉住氣

狼是一種攻擊型的食肉動物,但是它們也清楚,和大型的動物一味地好勇鬥狠,最後也隻能導致兩敗俱傷的結果。麵對不利的形勢,它們會明智地做出讓步,沉住氣。但是要知道,這種讓步並不是盲目地屈服,更不是軟弱的表現或者是退卻,它是在分析了可行性的基礎上,做出的明智選擇,以取得更大的收獲。

宋朝的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天下有大勇者,猝然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也就是說,在事變突然降臨時,總是不驚慌失措,對於無故而來的侮辱,也不會大發脾氣,能夠自製自強,控製自己的驚恐和憤怒,這才是大智大勇的體現。古往今來,許多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謀略家都把處變不驚、鎮定持重視為修養的重要內容。而對於經商,同樣也是如此,當商勢越低迷的時候,就要越沉得住氣,否則,成功隻能從眼前悄悄溜走……

商場如戰場,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麵臨危機,而對於一個商家來說,如果心浮氣躁,遇事欠考慮,永遠都不可能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在商勢低迷之時,商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著冷靜,處變不驚。古人說“安靜則治,暴疾則亂”。如果心裏先慌了,那麼行動必然要亂。隻有冷靜沉著,才有可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反之,隻能是“自亂陣腳”,以失敗而告終。

如今,市場競爭越演越烈,而且商業行情有漲有跌,經濟狀況同樣有繁榮也有蕭條。這些都不是任何人有能力改變的,或是未卜先知的。在經濟景氣的時候,有的經營者會跟上潮流大撈一筆;但是等到經濟蕭條的時候,他們又閉緊門戶渡過黑暗期。可是,一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學會把握經濟不景氣時的機會。正因為經濟蕭條時大多數人都偃旗息鼓了,因此這反而正是探索機會的理想時機,當經濟再度複蘇的時候,敢於把握冷門機遇的企業將能獲取比以往更多的機會。

有“塑膠大王”之稱的台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就是在經濟蕭條時把握冷門機遇的傑出代表。關於企業在商勢低迷時如何生存,王永慶提出了冰淇淋哲學:賣冰淇淋必須從冬天開始,因為冬天顧客少,會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會害怕夏天的競爭。冰淇淋哲學是王永慶在對自己的經營事業進行總結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台塑企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王永慶在經濟低迷時仍然沉著冷靜、堅持投資塑料行業的結果。

台塑企業創立於1954年,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發展,目前共計擁有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等二十餘家關係企業,分別在台灣、美國、祖國大陸及印尼設有工廠,成為了聚乙烯化合物樹脂產量居世界第一的企業。

起初,王永慶投資塑料業時,台灣對聚乙烯化合物樹脂的需求量少,台塑首期年產100噸,而台灣年需求量隻有20噸,更何況台灣還有幾個加工廠獲得了日本人供應的更廉價的聚乙烯化合物樹脂。這對“台塑”打擊很大,幾乎倒閉。麵對這一現實,王永慶經過反複分析研究,做出了令人吃驚的大膽決策:繼續擴大生產!他認為與其守株待兔,不如勇敢創造市場。因此市場的低迷並沒有讓王永慶停下腳步,他想,隻有大量生產,才能降低成本,壓低售價,從而使產品不受地區限製,吸引更多的顧客。

於是王永慶將台塑產量擴大了6倍,與此同時,王永慶又創辦了一個加工台塑產品的公司,也就是南亞塑膠工業公司,專為台塑進行下遊加工生產。按王永慶的說法,“當時真是騎虎難下”。就這樣,經過不斷摸索和總結,再加上王永慶麵對市場低迷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沉著,台塑和南亞的業務開始好轉,這也奠定了他在塑料工業的基礎。

經過這件事後,王永慶也領悟到了許多經營訣竅。他曾說過:“當經濟不景氣時,可能也是企業投資與展開擴展計劃的適當時機。”他認為,凡是在產品滯銷與市場蕭條的時刻,正是企業鍛煉拚搏的最好時機。經營者要沉著冷靜,咬緊牙關,提高整體素質,不斷改善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這樣才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如有餘力的話,可以擬定一個完善的投資計劃,掌握適當的時機,做有效的前瞻性的投資,化危機為契機。也正是鑒於這種觀點,王永慶在美國石化企業紛紛倒閉、停工之時,卻到德克薩斯州去興建大規模的石化工廠,先後買下兩個石化工廠與8個PVC加工廠。1985年,台灣島內經濟極不景氣,王永慶居然又宣布這是投資的最佳時機,投資47億新台幣,發展資訊電子工業。在今天看來,王永慶的看法確實高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