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信譽,最高的商法(二)(1 / 3)

商場如戰場,商場的競爭是殘酷,要想在商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企業都必須使出渾身的解數。目前,多數企業都在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提高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當然這也是企業成長中必須要做的事,但不要忘了企業發展離不開誠信二字。

無誠企難立,無信業不興。企業隻有講信譽,才能對產品負責,對服務負責。員工重誠信,才能認真執行企業的每個誠信行為。誠信是企業資源,誠信是無形資產,把誠信作為自己的立業之本,那麼,企業的市場機會也將會更多更快地湧現出來,給企業帶來利益。

把誠信作為自己的金字招牌

狼可謂是誠信的象征,狼是最講信譽的動物,在經商過程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誠信”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法寶。“誠信”是無需用語言交流就能體會到的東西,它沒有國界,不分行業,不分宗教信仰,它是互動的,是企業生存之根本,在創造有形資產的同時,也讓無形資產增值。

明朝時期,有一位開小飯館的老商人,感覺自己一天一天老了,應該把小飯館交給兒子們來管理。

他仔細觀察三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機靈,常有一些鬼點子;小兒子性情憨厚老實,隻知道讀書,很少管家裏的事。他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該把小飯館交給誰才好。

66歲生日那天,他的三個兒子都來給他祝壽。家宴結束後,他把兒子們叫到書房裏對他們說:“我老了,怕是活不了幾年了,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突然死掉。我這輩子就留下這麼一個小飯館,我想在你們當中選一個合適的人來管理它。我想了好久,想出了一個非常公平的辦法。現在我就宣布選財產繼承人的方法,你們聽好。”

這時,老人吩咐家裏的仆人搬來三個已經裝好土的花盆,然後拿出三粒種子放在桌子上,清了清嗓子說:“這是我精選的花種,你們在這裏任選一顆種在花盆裏,半年以後拿來給我看。到時候,誰養的花最令我滿意,我就把財產交給誰。但是要記住,隻能用我發給你們的種子和這花盆裏的土。”

大兒子和二兒子回到家裏,便立即把花種子種在了花盆裏,可是,精心培育了好長時間,就是不見花盆裏的種子發芽,於是,就偷偷地去鄉下找花匠。他們從花匠那裏買了同樣的種子,換上了新的土壤。把新種子種到了新的土壤裏,沒過幾天,花就發芽了。

憨厚老實的小兒子每天按時給花盆澆水,可就是不見種子發芽。他一點兒也不著急,仍然按時澆水施肥。

半年以後,三個兒子都端來自己養的花給老父親看,大兒子和二兒子養的花都枝繁葉茂,還開出了很鮮豔的花朵,隻有小兒子的花盆裏空空的,什麼也沒長出來。

老商人看了,什麼也沒說,就把小飯館的鑰匙和賬本交給了小兒子。

其他兩個兒子很不服氣,就生氣地問老父親:“三弟的花盆裏什麼都沒有,您怎麼能把飯館交給他呢?”

老商人說:“做生意一定要誠實,因此我要選一個誠實的人來接班。看來你們的弟弟是最誠實的。”

另外兩個兒子不解地問:“為什麼?”

老商人緩緩地說:“因為那是三顆炒熟了的種子……”

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就無人會與之交往;一個企業失去了誠信,便無法在市場生存。誠信既是個人的立身之本和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德行,更是企業能夠生存和發展的基石,誠信是企業的生命。

誠信是金,古今中外有不少的著名企業,都把誠信作為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核心,有不少知名企業家都把誠信作為自己的人生座右銘。同仁堂的企業文化就是誠信,它從不造假。它在員工進店時就灌輸“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正是這種理念影響著一代代員工。在配方、選料、製藥、療效等過程中始終奉行著一個標準,而且貧富不移,童叟無欺,從而成為眾人傳頌的知名品牌。它的成功就在於把誠信思想滲透並凝聚到企業的各個方麵,把誠信作為自己的金字招牌。也正因為如此,同仁堂的誠信文化確保它三百多年長盛不衰,誠信是同仁堂長壽的法寶。

誠信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實,沒有真實性就沒有誠信可言。海爾的企業文化是“真誠到永遠”,這種文化將給海爾創造無窮的財富。國內有家企業“願花十億元買誠信”。這在別人的眼裏看來好像是在做一件傻到極點的事,但它得到的卻是贏得了企業最重要的合作夥伴(經銷商)的信任和對其產品的信心,並與經銷商建立了穩定的戰略上的夥伴關係,為將來的銷售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誠信是一個企業“最好的競爭手段”,是企業的生產力所在,它體現在可以使企業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資金周轉和利用率,提高效率,擺脫訴訟,大大提高企業競爭力等等方麵。因此我們要大力倡導誠信經營理念,把誠信作為自己的一個金字招牌。從企業經營角度看,最高境界是誠信(信用)經營,而最差的就是現款交易。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中競爭時,除了質量和價格的競爭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誠信經營(賒銷)的能力。

與現彙結算的方式相比,誠信的結算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購買商可以憑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當交易媒介先收貨後付款,從而大大提高購買商的購買能力和銷售商的營業額。西方國家所有商業貿易的90%係采用誠信方式,隻有不到10%的貿易采用現彙結算。

誠信結算已經成為了商品交易中的一個絕對的主流。而反觀我國,誠信交易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現彙交易達到80%。我國落後的結算方式嚴重地阻礙了貿易的擴大和企業的發展,也使我國企業的競爭力大大減弱。

由於我國目前的信用管理體係還沒有建立和健全,存在著一定的嚴重“信用危機”,要想一下子推開是有很大難度的。但誠信是根本的遊戲規則,隨著我國加入WTO,要同國際企業同台競技,不僅要比質量、比價格,而更重要的是比服務、比信譽。

誠信經營的潮流在商場中是勢不可擋的力量。一個不誠實守信或者信用度不高的企業,哪有你在國際市場經濟中的立足之地。所有的企業家和企業,都要樹立起以誠信經營的理念,大大提高誠信素質,遵循國際上通用的誠信遊戲規則,才能與時俱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和拋棄。

市場經濟也就是誠信(信用)經濟,誠信是市場經濟中的基礎和生命線。在當前的我國,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有不少企業和個人利用我國的信用管理體係的不健全,為了謀取小團體和個人的私利,把誠信拋之腦後,采用坑蒙拐騙、製假造假、盜版侵權、拖債逃稅、欺詐賴賬等等造假失信和違法亂紀手段,坑害國家、企業和他人,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給國家、企業和他人造成了很嚴重的損失。

相信這些惡劣的行徑隻能得利於一時,一經曝光,到頭來隻會害人害己,就落得個可悲的下場。

從東方鍋爐、大慶聯誼、ST紅光,到最近的銀廣廈、藍田股份等等,它們對那些集資者不履行誠信和勤勉的義務,而采取造假的欺詐手段,為小團體和個人謀取了一些私利。一經曝光和查處,這些顯赫一時的企業和頭頭們,便過眼煙雲,被市場淘汰。誠信隨企業與生俱來,它將陪伴企業終生。誠信在,企業興,誠信失,企業亡。

企業的誠信打破了市場競爭秩序的平衡,其結果不但使企業的利益得不到保證,整個市場也出現了萎靡的情況。白酒市場的現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前,白酒市場競爭十分的激烈,很多廠家為了爭得客戶的一些訂單,發展壯大銷售隊伍,不惜向商家承諾種種的優厚條件:如巨額的廣告支持、高額的返利、年底的“大紅包”,一些財大氣粗的廠家甚至以奧迪、淩誌等高級轎車為獎品來引誘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