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1 / 2)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隻是近黃昏。

不知為什麼,讀這首詩,眼前雖有紅霞漫天,仍然抵不住字裏行間傳遞出的那一絲垂暮之氣。我的直感中,會有一位長髯及胸的老人,老到要坐在馬車裏,緩緩地迎著西天的晚霞驅車而去,隻留下踽踽的背影,深到了曆史書頁中去。

而當得知,義山寫這首詩的時候,隻不過四十出頭年紀,感覺卻又發生了變化。

起碼,他並沒有那麼老。也沒有那般頹喪,頹喪到需要晚霞的餘輝來反襯。

樂遊原,位於長安城東南,曾是皇城的遊覽勝地。樂遊原的得名,源自西漢宣帝時在此建立的樂遊廟。樂遊原又是京城最高地,登上古原睥睨四望,曲江、皇宮、終南山、漢皇陵墓可盡收眼底,是一個地處九五之尊的祥瑞所在,因此極得皇家看重。不僅如此,民間也將登樂遊原作為重要活動之一,每年初晦日(正月最後一天)、三月三、九月九,長安城的居民總要登上古原,祈求上蒼降甘霖,保平安。

對樂遊原更多的感覺,是來自古詩詞中的意象。義山的這首《樂遊原》,是最美的軟文廣告,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所在。

然而在此之前,樂遊原的地名,已經數次在古詩詞中華麗現身。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這首詞據說是詞牌名《憶秦娥》的源頭。詞的下闋展現的畫麵,似乎為後來義山的這首《樂遊原》作了鋪墊。樂遊原上清秋節。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一鞭殘照,滿天晚霞,斜陽餘暉裏的漢家皇陵,不過是曆史大浪淘沙後僅存的幾抔黃土,過往的煙雲,已風流盡掩。

這一年,義山從東川遊幕歸來。京城長安,這熟悉的故地,已物是人非。親人離散,知交零落,又兼他的多病之身,他的落寞孤獨,怕也是“梁間燕子聞長歎”了。

這天傍晚,也許是幽閉鬥室太久,他忽然躁悶起來。出門,見落日正圓,餘暉正好,滿天晚霞把西天塗抹得綺麗多彩。於是他索性坐上馬車,向樂遊原的方向前進,他要趕在太陽落山之前登上古原,看那夕陽最壯麗的謝幕。

樂遊原居高而臨下,一覽眾山小。在樂遊原上看夕陽,應是另一種奇特的體會吧。在義山之前,陳子昂登幽州台,不禁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杜甫登泰山,會當淩絕頂,蕩胸生層雲;而義山登樂遊原,他感歎的是,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那一刻的情境無須多想,稍一動念,便會浮現眼前。古原,夕陽,黃昏,還有一個寂寞驅車人李商隱。這一串關鍵詞連接在一起,是一個絢爛宏大的場景,卻因是謝幕前的絕唱,於是便有了幾許悲壯的惆悵。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這樣直白的詩句卻在後人一再地注解之下,多出了許多複雜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