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出缺,誰來填補?這事須從國際形勢說起。法蘭西在爭霸歐洲,乃至爭霸世界的途程中,有兩個勁敵,一是英吉利,二是俄羅斯。拿破侖出於戰略考慮,決定和俄國聯姻,化幹戈為玉帛,以便集中力量打擊英國。拿破侖托人向沙皇禦妹求婚,沙皇態度曖昧,拖而不決,他的自尊受到了挑戰,轉而把目光投向奧地利公主。
奧地利是俄羅斯的盟國,屢屢與法國對壘,雖然實力較弱,也是一隻棋子,倘若與奧地利結為秦晉之好,就等於斷了俄國熊的一隻爪牙,從軍事上講,對法蘭西有利。再說,奧地利王室生殖力強,人丁興旺。就待字閨中的公主瑪麗。路易絲而言,她的母親,生有十二個子女,其祖母與曾祖母,各生了十六個孩子,
雷厲風行,速戰速決。1809年12月,他與約瑟芬離異;當月及轉年1月,分別向沙皇的兩位禦妹提婚;沙皇那邊還沒最後答複,他又迫不及待地把目標轉向奧地利公主;一俟對方同意,立即迎娶;從前妻下堂到後妻進門,總共不到四個月。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送親的隊伍已經快到巴黎,拿破侖還不知道新人長得什麼模樣,外麵誤傳瑪麗路易絲出過天花,是個麻子,他聽了,從容一笑,說:唉,隨它去吧!隻要她賢惠、溫柔、心地善良,能給朕生個胖兒子,朕瑪麗易絲象就視她為美人!俗話說:情人眼裏出西施,拿破倉的眼睛盯在肚皮:能生兒子就是好妻!
這可是鼓舞人心的數字,拿破侖夢寐以求的,不就是這樣一張高產的肚皮嗎?
拿破侖是急性子,幹事瑪麗路易絲不負所望,婚後未滿一年,就生了一個兒子。拿破侖如願以償,欣喜若狂,他給兒子起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羅馬王。
拿破侖有言:男人的成就在於馬背和女人的胸脯。迄今為止,他在馬背上所向披靡,席卷歐洲大陸,在脂粉堆裏也是豔遇如雲,隨心所欲。加之近來新得羅馬王,他自恃帝國後繼有人,得意忘形,雄心,或曰野心,急劇膨脹。1812年6月,拿破侖不顧南線西班牙戰事尚未結束,又在東線開辟戰場,向在婚姻問題上冷落他的俄國佬宣戰。
打這時起,上帝漸漸離他遠去。拿破企在莫斯科嚐到了失敗,而且敗得一塌糊塗,六十萬大軍盡數複沒,他本人幾乎是隻身逃回巴黎。次年在萊比錫整兵再戰,結局更為淒慘,不僅損兵折將,把老本兒輸光,還被人家圍困在孤城,鬧得眾叛親離,四麵楚歌。偉人的業績自野心始,偉人的悲劇以野心終。拿破企走投無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萬般無奈,隻好接受俄英等國聯軍的處置:交出權杖,發配厄爾巴島。
離開皇宮和軍隊,拿破企就還原成一個普通人。困居荒島,他的理想若還能稱之為理想的話一則是希望有朝一日和老婆、兒子團聚。唉,誰說戰爭和政治與女人無關?拿破企和奧國公主的婚姻,徹頭徹尾是戰爭和政治的產物;如今,戰爭失敗了,政治玩完了,愛情和婚姻也就煙消雲散了。瑪麗路易絲這時正帶了兒子投奔父親奧國皇帝,不久,又撇下兒子不管,去意大利和情人逍遙。拿破侖在島上朝思暮想,望眼欲穿,終於沒能見到瑪麗路易絲和羅馬王的麵。倒是當初迫不得已、被動委身,而後耳鬢廝磨、日久生情的波蘭女子瑪麗,攜了幼子,前來看望過他一次。
恩格斯曾經評說:拿破企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為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當他拜倒在正統主義原則之前,因此很自然,正統的帝王們便把篡奪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拿破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關於這點,他亦早有反省。1813年,在萊比錫,當他看到反法聯軍中仍然飄揚著奧地利的旗幟,就對周圍說:朕娶瑪麗路易絲是蠢事一樁,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拿破企困居孤島,與世隔絕,瑪麗。路易絲的穢聞,還是隱約傳到他的耳裏。對此,他已鞭長莫及,無可奈何。他隻擔心羅馬王,小小年紀,就成了奧地利的囚徒。他曾怒道:朕的兒子竟成了敵人的戰利品,如此野蠻、殘忍,曠世罕見!對於瑪麗。路易絲,拿破倉權當什麼也沒聽聞,他曾向外傳話,說:朕對親愛的妻子一向滿意,即使今日,我仍對她懷有柔情蜜意。拿破倉之所以如此表態,無非是希望能多少拴住她的心,不在乎她風流放蕩,隻願她能念著舊情,好生培養羅馬王一唉,為這個孩子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賠了夫人又折回頭再說馬賽少女德茜蕾,她是一位絲綢商的千金。丘比特的金箭本來是把她引向拿破企的哥哥約瑟夫,市府的一位小官員。半道中,拿破企殺將出來。拿破企對約瑟夫說:你為人無主見,應娶沉著冷靜的朱麗(德茜蕾的姐姐)為妻;我則與頭腦缺根弦的德茜蕾為伴。如此這般,大家方能取長補短。拿破侖對待家事、婚事,亦如官衙斷案,沙場將兵,斬釘截鐵,說一不二。這是他一貫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