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人民公園的海邊,有一尊美麗的人身魚尾雕像。她麵對浩瀚的大海,似乎渴望回到母親的懷抱。她就是安徒生著名童話故事《海的女兒》主人公——舉世聞名的“美人魚”公主。每當人們看到她,很自然也就想起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於丹麥富恩島上歐登塞城中一間低矮破舊的平房中。他的父親漢斯·安徒生是一個迫於生計、整日奔波的鞋匠,他的母親瑪利婭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一個勤苦的洗衣工。
安徒生從小便對大自然充滿了熱愛,這也使得他在後來酷愛旅行。14歲時,他便隻身離開家鄉,來到了喧鬧的哥本哈根尋找自己的理想。從此,他憑著堅強的毅力在艱難和困苦中與命運抗爭。他夢想當演員、歌唱家、舞蹈家,並為此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這些理想都像肥皂泡那樣在無情的現實生活中破滅了。最終他選擇了文學,他要在作品中為孩子們創造幸福和快樂。在許多人的不解和嘲笑聲中,他埋頭寫作。
1833年春,安徒生從丹麥國王那裏得到了一筆津貼,開始了他一生中很重要的漫遊。除俄國、芬蘭和荷蘭外,他的足跡遍及歐洲各國。旅行開闊了他的視野,並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旅行剪影》、《即興詩人》等都是他旅行中的產物。
流落民間的國王私生子
1990年,在安徒生的故鄉歐塞登大學,幾百名學者舉行了聽證會,共同探討這位童話大師的身世。曆史學家延斯·約根森還專門寫了《安徒生——一個真正的童話》,內稱安徒生出生於貴族家庭,他是丹麥國王克裏斯蒂安八世和勞爾維格伯爵夫人的私生子。在他出生後,王室為了避人耳目便把他送到歐塞登一個鞋匠家中喂養。
另外,還有一位丹麥作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而且他還提供了一份比較有力的旁證。據說一位海軍上將的女兒亨麗艾特·吳爾夫在1848年寫給安徒生的信中曾提到過,安徒生也曾發現自己是一位“王子”。據此有人認為,若非與王室有著密切的關係,安徒生不可能在1833年輕易得到了國王的津貼;以他當時的出身和社會地位,能結交名流、往來於上層社會,必有某種神秘的“背景”。
但是這種說法也缺乏確鑿的材料。就在這次聽證會上,許多人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安徒生在其自傳《我一生的童話》中對此隻字未提,或暗示一下呢?更有的學者專門查出180多年前安徒生教堂戶口登記冊的複印件,上麵清楚地記有:(1805年)4月2日星期二淩晨一時,鞋匠漢斯·安徒生與其妻子安娜·安德斯達特得一貴子。
為了搞清這位世界著名大作家的身世,丹麥著名曆史學家塔格·卡爾斯泰德曾被允許查閱大量的克裏斯蒂安八世的檔案,其中包括這位國王的大量信件和日記。但是他並沒有發現關於此事的記載。不過,根據檔案表明,當時的國王和貴族與一般平民婦女偷情的問題是存在的,而且一般也都會有小孩的降生。這種情況發生後國王會將孩子送交給有關的婦女,並且寄錢給他們直至孩子長大成人。根據檔案記載,有一位國王還為這樣的孩子之一的福雷德裏克·裏德安排工作,讓他掌管王室的狩獵活動。但是卡爾斯泰德並未在檔案卷宗中發現有關安徒生的材料,也沒有找到有關他母親安德斯達特的材料。
因此,安徒生是王子的說法目前尚無有力的根據。或許有人真的希望安徒生的身世是一個完美的童話,不過這一點並不重要。人們看重的是,安徒生在童話故事中塑造了許許多多善良美麗的形象,表明自己對美好世界的憧憬、渴望。
相關鏈接——安徒生的童話創作
安徒生是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造出的美和詩,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他的創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童話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醜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醜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鬱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後》、《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麵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