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R。俄羅斯偏遠小鎮的藝術和詩人(1 / 1)

後貝加爾斯克,是一個非常“迷你”的小城鎮。“雖然後貝加爾斯克是個很小的地方,但我希望你們通過遊覽,能感受到俄羅斯的民俗。”當地的一位老太太列娜女士,一見到我們便熱情地說道。年近六旬的列娜身著寬大的裙裝頭戴寬帽,我們發現這兒幾乎所有俄羅斯婦女都是如此著裝,按照過去中國人的眼光,她們個個都算得上是“貴婦人”,我放眼望去,市區公用建築多為火柴盒型,而民宅不少都是獨門獨院,典型俄羅斯式圓木結構的“木克楞”尖頂平房。

我們入住的酒店叫做“水晶宮”,但卻沒有名字聽上去的那麼豪華,古樸而簡潔的室內裝潢給人以非常舒爽的感覺,在服務員的帶領下,我發現這幢不大的建築物“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地下不僅有提供熱水的浴室和健身設施,特別是一間專供烘幹衣服的房間給了我足夠的驚喜,要知道,這幾日舟車勞頓根本沒有時間洗衣物。想到這裏,我決定在寫完稿件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洗衣服!

俄羅斯的網絡條件實在糟糕,洗完衣服才發現,通過GPRS手機上網發送的稿件仍在以龜速上傳,閑暇下來,便仔細端詳起自己所在的這個小屋子。破舊的家具和電器帶著上個世紀的滄桑,中國產的電視機裏播放著聽不懂的新聞報道,算不上漂亮的女主持人在信號不好的雪花點和噪聲的伴隨中慷慨激昂。這個時候,我發現了令人心動的東西——牆紙!印花的牆紙,精致得令人震驚,暗紫紅色的背景色高雅樸素,緊緊相連的一朵朵裝飾小花充滿質感,我驚歎於其中幾乎難以自拔,因為你很難想象這般完美的牆紙和破舊的房間是如何的不搭調。使我想起了很早以前對古老俄國的認識,那些有名無名的俄國詩人,無論生活得多麼的疾苦,都不會放棄對藝術的追尋,仿佛藝術之美都早已浸入他們的靈魂。

這個有雲有風的下午,西麵的天空留有一絲殘存的金芒。在搜索欄裏敲下了他的名字,在俄羅斯一個偏遠的小鎮裏,我居然想起了帕斯捷爾納克,俄羅斯一位偉大的善感的詩人,一位人道思想巨匠。

關於俄羅斯文學,我們耳聞目染於純潔的普希金的天才;激情飛揚的萊蒙托夫的力量;甚至詩意的契訶夫,田園貴族伊凡·阿曆克謝耶維奇·屠格涅夫;提起人道,我們會想到偉大的托爾斯泰;說到教化,從小學,我們就把高爾基的作品拜為經典。至於這位善良,公正,一生遠離政治,不願涉足階級之爭的才華卓著的詩人,卻隱匿在俄羅斯文學豐饒富裕的田野上的角落裏。也許,有朋友會對此質疑。的確,作為一位外語詩人,他的作品能在中國的書架上出現,這本身就是對其價值的一種肯定。帕斯捷爾納克,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成了海明威筆下的金槍魚骨架——隻有空空的一名了。詩人信仰著美好的願望。即使在那些嚴酷的曆史上的冬天,俄羅斯破敗黃昏的街角一隅,當仰望群星時,他能看到接下來一日的幸福。他欣喜於新生的到來,堅信公理和正義。從大的角度來講,也自覺不自覺地表達了對俄羅斯社會主義革命的觀點——詩人是認可俄羅斯需要變革這一事實的:“生活——我的姐妹,就在今天 /它依然像春雨遍灑人間。”他對俄羅斯上流社會的弊病也有隱諱的指向:“但飾金佩玉的人們高傲地抱怨,/並且像麥田裏的蛇斯斯文文地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