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儀式結束後,車隊驅車前往後貝加爾斯克的一家賓館準備入住。在途經的城市街道上,我們看到兩個表情凝重的婦女坐在自家門口,半倚著門,身邊各放著一個空酒瓶子,在她們前方不遠的街角處一個醉醺醺的男人正大口地喝著啤酒,臉上的表情說不清是無奈還是享受。這樣的景觀,或者說這樣的喝法在國內很少見到,可是在俄羅斯卻司空見慣。

俄羅斯人對酒的喜愛程度是中國人無法想象的。酒對俄羅斯人而言是勇氣、是溫暖、是氧氣、是麻醉藥、是世外桃源……總之俄羅斯人可以一無所有,但就是不能沒有酒。記得以前去莫斯科出差,我曾經碰到一位參加過二戰的俄羅斯老人,他拍著胸脯對我說,要不是有伏特加,在那些寒冷的冬天也許希特勒早就把莫斯科攻陷了。在我們此行所經過的每個城市幾乎都可以看到喝得爛醉、躺在地上人事不省的俄羅斯人。

導遊告訴我們,在俄羅斯寒冷的冬天,許多街頭醉漢就是這樣睡去後就再也沒有醒來。不過他們大多都表情安詳,似乎死時都不曾感到過痛苦。然而,俄羅斯政府對這些酗酒者卻頗感頭疼,曾經頒布法令禁止或是限製商場裏酒的出售,可是即使是這樣仍然無法阻止俄羅人對酒的癡愛。直到現在還經常有俄羅斯人沒有酒喝就喝含酒精的花露水。

正當我思索著“酒對於俄羅斯人究竟是救星還是不幸”這一嚴肅命題的時候,車隊經過了後貝加爾斯克的一個旅遊景點——“勝利公園”。“勝利公園”是典型的俄羅斯特色,在俄羅斯的各個城市都有。在俄羅斯,隻要是發生過戰役的地方,人們總會立碑和修建紀念公園來緬懷戰爭中捐軀的烈士。從西伯利亞大平原到莫斯科的每一個小鄉鎮都可以看見這樣的紀念碑和公園,這已經成了俄羅斯愛國教育和和平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傳統。這時我突然一廂情願地設想:崇拜英雄,或許正是醉漢們嗜酒如命的原因之一呢。按照我的邏輯,也許正是在酒催化下的夢境裏這些在現實生活中不得誌的七尺男兒才能暫時擺脫現實生活中的無奈,在自己的睡夢中當一回英雄!這頗有點中國唐朝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中“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情。

後貝加爾斯克的“勝利公園”很小,位於一個小山包腳低窪地,公園有門,但沒人守護,用鐵柵欄圍著。公園裏麵有一些樹,還有一尊被歲月侵蝕得有些破敗的蘇聯紅軍雕塑,一輛真的坦克和幾張椅子。一個六七歲的俄羅斯小姑娘獨自坐在公園的椅子上,瘦瘦的,穿著很廉價的裙子,既可愛又有些可憐的樣子。同行的幾位女性走過去跟她說話,她不回答隻是怯生生地看著我們。導遊說:“這是窮人的孩子,父母都是酒鬼。”

當我問她麵前的這位蘇聯紅軍雕像是誰的時候,女孩突然眼睛一亮,抬頭自豪地說:“這是英雄。”聽著她的回答,眼前這座如果不是那輛舊坦克和紅軍雕像存在就隻能算是一塊荒地的公園讓我頓時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