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西部發達城市城鄉就業矛盾的緩解及措施評述——以成都市為例(7)(3 / 3)

第一,建立多元化的轉移就業培訓投入機製。農村勞動力培訓存在數量大、投入大、收益麵廣、公益性強的特點,全市需要充分調動各級政府部門、用人單位、培訓機構和農村勞動力本身的積極性,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培訓投入機製,共同解決轉移培訓工作的資金投入問題。

第二,完善市場化的轉移就業培訓運作機製。目前成都的農村勞動培訓雖在一定程度上麵向市場,但就其主體而言,還是政府主導型的運行模式,具有較強的公益性目的。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應逐步向市場主導型轉變,充分利用好財政資金的作用,建立健全市場化的培訓運作機製,在培訓機構的認定、招生、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職業介紹等環節中貫穿市場原則,形成符合市場需求、能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體係。

第三,建立製度化的培訓績效評價機製。應結合農村勞動力培訓的規模、培訓後穩定轉移的比例等建立科學的培訓績效評價指標體係。政府應建立一套市場化、可量化的培訓績效評價指標體係,形成完善的督促、考核評價程序,規範培訓機構的運營。

5.加強區域勞務合作,促進勞動力有序流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跨區域流動必然成為常見的經濟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成都市應加強區域勞務合作,促進勞動力有序流動。這也是市場經濟和開放經濟條件下政府促進充分就業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麵。

第一,要加強區域內部的勞務合作。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勞動力在市內的跨區域流動量會繼續加大,加強區域內部各區(市縣)的勞務合作,促進內部勞動力的合理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是要注重區域內就業政策的協調和銜接,消除流動就業的壁壘,促進勞動力規範、有序、合理、高效配置。注重項目實施,加快區域內職業培訓、技能鑒定、流動就業服務體係建設和勞動力市場與信息共享、勞動者合法權益保障聯動等方麵的合作項目建設,保證區域內勞動力信息聯網和區域內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聯動兩項合作項目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要加強區域內外的勞務合作。截止到2005年底,成都市共有外來人口118萬人,也有大量轉移到省外、市外就業的農村勞動力,成都市需要加強區域內外的勞務合作,促使勞動力的有序流動。一方麵是要展開與勞務輸入地區的勞務合作,促使外來勞動力流動有序化,避免勞動力突然大量湧入或離開,另一方麵要加強與勞務輸出地區的勞務合作,使成都輸出勞動力的數量能夠持續穩定。加強與區域外部地區的合作,具體說就是要擴大和延伸勞務合作領域,提高區域勞務合作層次,將主要集中在輸出安置勞動力和維權兩方麵的勞務合作拓展到包括技能培訓、組織輸送、跟蹤服務、勞務代理、勞務派遣、信息服務在內的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