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尋找貝多芬(2 / 2)

雨絲飄飄灑灑,似乎也沾染上了貝多芬動人的旋律。暮色中的波恩籠罩著幾分傷感的情調。小巷不長,很快便到了一座並不高的小樓前:淡藕荷色的牆,蘋果綠的窗,翡翠綠的門,門楣上雕刻著橙黃色的花紋,——均是新油飾而成。牆上排雨管邊鑲著一塊木製門牌,阿拉伯數字“20”分外醒目。這便是貝多芬的故居?簡陋而顯得寒酸,如同他最後指揮《第九交響曲》一樣,連一身黑色燕尾服都沒有,隻好穿件綠燕尾服將就。至於那門窗牆的顏色搭配得不協調,簡直像是出自小學生之手,這未免太委屈了貝多芬。隻有門前兩個方形的小小的花壇中栽滿紅的黃的不知名的小花,在雨霧中含淚帶啼般楚楚動人。

可惜,我來晚了,早過了參觀時間,綠門已經緊閉。我無法親眼看看貝多芬兒時睡過的床、彈過的琴,和他那些珍貴的手稿。我隻有默默地仰望著二樓那扇小窗,幻想著這一刻貝多芬能夠從中探出頭來,向我揮一揮手;或者從那窗內飄出一縷琴聲,伴隨著他那一陣陣咳嗽聲……

沒有。什麼也沒有。隻有雨還在如絲似縷地飄灑,隻有門前的小花在晚風中悄悄細語。但我分明已經感受到了貝多芬本人的氣息!我終於找到了他,雖未能認識他的全部,但畢竟結識了他!我的心頭掠過一陣音樂聲,是我自己譜就的,雖然不成體統,卻是真誠的,從心底發出的。我相信它一定能長上翅膀,飛進小樓的窗中,飛進曆史蒼茫的歲月,飛到貝多芬熟睡的身旁……

街燈,在這一刹那全亮了。雨中朦朦朧朧的一片,像眨動著無數隻小眼睛。哪一雙眼睛是屬於貝多芬的?

就在這20號門旁,是一家小商店。它的對麵也是家商店,不遠處可以看見有漢字招牌的中國餐館。每一家都是燈火輝煌,正是生意興隆時辰。唯獨20號這幢樓暗暗的靜靜的,睡著了一樣。

就這樣默默地走了,真不甘心!一步一回頭,總覺得那窗口、那門前、那花旁、那雨中,寬腦門的貝多芬會突然出現。那樣的話,我敢說所有那些商店餐館裏的人都會湧出,所有輝煌的燈光也會黯然失色。

走出小巷不遠,是市政大廳前寬敞的廣場。我真的看見了貝多芬,他穿著件破舊的大衣,手搭在胸前,雙眼嚴峻卻不失熱情地望著我。那是屹立在那裏的一座貝多芬雕像。在這裏,即使沒有雕像,貝多芬的影子也會處處閃現,他的音樂晚會日夜不息地流淌在波恩小巷乃至整座城市上空,然後順著萊茵河一直飄向遠方。

廣場旁傳來一陣六弦琴聲。那裏,在一家商店的屋簷下,一位流浪歌手正在演奏。在杜塞爾多夫,在科隆,我都曾經見過他。他似乎隻管耕耘,不問收獲,每次不管聽眾有幾個,也不管有沒有人往他甩在地上的草帽裏扔馬克,他一樣激情而忘我地演唱或演奏。這一天,同樣沒有幾個人在聽,他同樣認真而情深意長地彈著他的六弦琴。

我聽出來了,那是貝多芬的《致愛麗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