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了八年,到1911年夏時,訴訟費已經高達900萬美元,耗資巨大、難以置信的複雜法律訴訟程序讓福特汽車公司和麥克大道工廠都筋疲力盡。
此時,墨托菲早就聽說過這場空氣的專利戰爭,他認為福特會贏,因此看準時機進行商業威脅,如果福特不同意龍氏重工入股的話,墨托菲就向他的對手投錢。
此時,福特早已經聽說中國的龍氏重工非常囂張,借款總額已經達到35億美元,龍嘯卿的頭像已經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麵,是以無人不知。
福特知道墨托菲是龍氏重工的貿易總監,也是曾經的美國鋼鐵巨頭,知道他有本事左右這場訴訟。因此最終同意分30股權給龍氏重工。
這樣,墨托菲代表龍氏重工出資2500萬美元購買了福特公司30的股權,成為福特公司第二大股東,僅次於福特的35股權。
有了龍氏重工的資金入注,官司頓時好打多了,墨托菲有著廣闊的美國人脈,很快幫助福特打贏了官司,不但收回了之前900多萬美元的勝訴費,更是讓麥克大道工廠前後賠了2000萬美元的敗訴損失,頓時倒閉。
龍氏重工成為福特公司董事會成員後,自然可以共享福特T型汽車成功的理念,同時也獲得了福特公司各種新款汽車。
早在1903年至1910年間,亨利福特和他的工程師們狂熱地製造了21種車型,從字母表中的A直到S車型。其中有些隻是實驗車型,從來沒有上市。有些擁有兩個氣缸,有的有四個,有一輛甚至有六個;有些是鏈驅動,有些是軸驅動;有兩輛車的發動機置於司機座椅之下。
最成功的生產車型或許要數T型車了。這是一輛小巧、輕便的四缸汽車,市場售價400美元,不加裝飾的裸車260美元。而售價為2500美元的K型車是一輛六缸轎車,但銷量很差。
美國人大多數都會要求裝飾汽車,因此T型汽車普遍最後售價都在400美元以上。
美國人有錢,放在中國肯定接受不了。
龍氏重工在廣州組建中華汽車工廠,對於隻有260美元不加裝飾的T型車有著很大市場。
因此,中華汽車廠在獲得T型車設計藍本後,在它基礎上設計了一款中國版T型車,定名為中華牌大眾汽車,麵向對象即為中國大眾人群。
中華牌大眾汽車看起來就是敞篷吉普車的加強版,具備輕巧、有力(四汽缸、二十匹馬力引擎)、兩極變速、容易駕駛等優點,以腳控製的“行星齒輪式”為傳動係統,用福特汽車的廣告標語來說,15歲的孩子都可以駕駛。
由於中國人工便宜,因此中華牌大眾汽車成本隻有200美元,即200龍幣,對於中國中等收入家庭來說,還是可以考慮的。
中華牌大眾汽車設計定型後,龍嘯卿以政府和軍方采購名義,訂購20萬輛,以政府和軍方采購為引擎帶動汽車工業發展。
得到訂單後,龍氏重工加緊了建設中華汽車製造廠,從美國進口相關設備,組建流水線作業的汽車總裝配車間。
由於龍嘯卿知道未來二十年內福特T型的需求量將到達9800萬輛,因此趁著中國勞務成本遠低於美國的時候,加緊準備同福特汽車公司的競爭,中華汽車製造廠生產線將先於福特公司的海蘭園生產線投入生產,設計年產中華牌大眾汽車100萬輛,初期以政府和軍隊采購來拉動生產,成規模後再推向世界。
中華牌大眾汽車針對普通民眾,同時中華汽車廠引進了德國奔馳和勞斯萊斯相關生產線,模仿後生產售價高達4000美元的六鋼豪華轎車,定型為中華帝王型轎車,專門針對中國的有錢人階級。
用龍嘯卿的話說,對付他們的辦法隻能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狠狠的宰他們才是王道。
當然,政府采購大眾汽車可以是給政府公務員乘車使用,但是軍方需要的卻不是代步工具,而是拖帶火炮和運輸物資的大型卡車。
在這點上,龍氏重工隻能跟德國戴姆勒重型車載發動機公司合作,因為他們在1894年和1896年,分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輛汽油機大型公共汽車和第一輛汽油機載重汽車,即卡車。
不過,當前各國列強還沒有決定將汽車用於軍事物資拖帶上麵,他們因為政府的財政問題無法承擔汽車運輸的巨額軍費開支,因此還使用馱馬和人力運輸。
龍嘯卿知道汽運將成為未來軍事物運走向,因此購買了戴姆勒公司的大型汽油發動機和重型載重汽車設計使用專利,用來設計中國自己的中華牌長征係列重型卡車。
同樣,中華牌長征係列卡車也都是政府和軍方出錢采購,用以帶動汽車工業。
而如此龐大的中華汽車工廠,所需要的各種相關設備的製造全部都承包給國內的民族企業,中華汽車工廠實際上除了生產發動機外,隻是一個大型組裝廠。
明確的分工不但可以帶動民族相關企業發展,給老百姓帶來大量就業機會和財富,而且也會極大的提高中華汽車廠的生產速度和產量,為將來競爭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