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一杆彩旗引路,上山的羊腸小道隻容一人獨行,百十來人的隊伍扯成了百十來米長。腳下哪有路?多半是大大小小的石頭很自在地躺著,戲弄我們的腳,使我們不敢怠慢它們。滿山叢生的荊棘,幾個女作家直呼手被劃破了,衣褲鞋子擦破了不心疼,紮進手裏的刺兒還賴在嫩肉裏。退回去吧,豈不白來,通明山頂的洞洞到底有多大?裏麵藏匿著什麼寶?不是已經在這裏發現了漢代墓碑了嘛。還是咬牙上吧。氣喘籲籲卻忘不了采摘山民沒時間收拾而落在樹上的梨蛋蛋、山裏紅。
確實是原生態的通明山,沒有一絲人工開發雕琢的痕跡。山,不好爬,卻給男士憐香惜玉提供了很好的表現機會,女士們不再羞澀自己的手給人家牽。風景在心中變得更美,空氣變得更清新。不時從某幾個男士嘴裏吐出的葷笑話也不覺怎麼粗俗膩煩了。
下山時,我們無意中走到一起的朋友走差了路,卻走到了推土機開發山路的工地,噢,明年再來時,上山就不會這麼困難了,寬敞村的村民已經開始在這座通明山上大做文章了。村裏已經有好幾戶人家開起了家庭旅社,村路也鋪上了柏油。
路過一片收割完的苞米大豆地,便說起小時候在生產隊收秋後的空地裏揀地——拾豆粒的故事;看見了村民院落裏碼得漂亮的苞米垛,不禁又勾起了童年許多苦澀而有趣的往事,心裏便蕩漾出一池童真純情的幸福來。
太陽就要躲到山那邊時,我們歸到了宿地。操場上擺了九桌酒菜,酒成桶上,菜用盆盛,大家笑鬧著舉起了酒杯相互祝願。情緒高漲時,又架起了山柴,山柴在火光中吱吱作響,不時地飛濺出一串串火星隨著夜晚的山風在空中打轉兒,一會兒親近這邊的人,一會兒去會晤那邊的人。難得一群老作者也跳起了迪斯科。
這才叫痛快!這才叫放鬆,這才叫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與繁雜。
夜半時分,躺在火炕上,聽山風搖晃樹枝的聲音,呼呼,呼呼,窗戶上的塑料薄膜及時地呼應。半夜有雞鳴,隨後有犬吠,讓人迷迷糊糊卻始終洞察著周遭的動靜,哎,許是自己真的老了,好羨慕身邊香甜的呼嚕聲。
回歸自然真好,尋訪原生態澄清了我們曾經渾濁的心態,在此,這群人的友情變得更濃、更純、更真了。
讓人欣慰的是,山民的生活沒有停留在原生態中,他們的生活是現代的,思想觀念也是現代的,這正是我希望的。那麼,我們更希望山民開發利用這座山時,別忘了保護好它的自然景觀和植被,給人們及子孫留下一方原生態的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