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酒文化之海洋,各種涉及酒文化的文獻汗牛充棟,擷其片言隻語,已足令人解頤。筆者的一點私心倒是在於,讓當今浸淫於物質之中而幾乎物質化的芸芸眾生,“對物質、金錢、財富的敏感度遠遠超過文化(洪晃語)”的各色人等,能夠有一點時間,哪怕很少,對物質功利說聲“放下”,蕩起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能有一種樂觀向上而不是怨天尤人的心情,已足矣。
事實也似乎在支持我的想法,大凡欣賞到好的作品,大家很容易與酒掛鉤。《人民文學》推出的《銀來魚》,貴州作家冉正萬的作品,中國作協在北京開研討會,被評為一部高質量的長篇小說,有讀者的評論與酒聯係在一起,說《銀來魚》“就像是一瓶陳年老窖,雖不烈,但攝人魂魄;雖不豔,但醉人心神”。寫作期間,收到蔣興勇先生的贈書,也是心有所動。“長期在省直機關工作,擠出閑暇業餘創造,無疑是選擇了一次苦旅。”這是他自己說的。苦旅的成果是《且聽風吟水舞》,他的想法是——若能擔當道義、積累人生、突破自我,這種漫長付出也挺值得。《人民日報》高級編輯孔曉寧予以高度評價,也用了“酒”來喻說,似乎不用“酒”則難達意:“他的文章如同濃釅的貴州土酒,不僅帶有鮮明的貴州風,而且細膩醇香,飄灑俊逸,釋放出濃濃情意。”對此說,尤其是裏麵透出的飄灑俊逸,濃濃情意,真誠樂觀,釋放出貴州土酒的正能量,我是敬佩的。其間甘苦,真是隻有自知,恰如《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所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雖大小不一、年代不同、影響有別,但其理一也。且讀一首詩:
月是故鄉明,酒數貴州好。
世間多佳釀,黔中醇獨妙。
稻粱煉精華,烈火熔脂膏。
竹海氳仙氣,赤水醞靈藥。
山魂聚精神,水魄和人道。
玉液顯神功,瓊漿賴天造。
滿河盡美酒,兩岸皆春醪。
造化上千年,問史追漢朝。
山高我為峰,一覽眾山小。
茅台醉天下,美名貫九霄。
古今多少事,與酒多神交。
酒是國人魂,把盞論天驕:
孟德醺橫槊,懷素醉揮毫。
東坡問明月,屈子賦離騷。
羲之書蘭亭,稼軒劍出鞘。
陶令采東籬,清照昂瘦腰。
溫酒斬華雄,關公意氣豪。
三碗降猛虎,武鬆威名高。
醉拳鎮凶頑,提轄討公道。
李白詩百篇,天子呼不到。
曹劉論英雄,煮酒梅正夭。
周公頻舉杯,國門友如潮。
潤之指江山,把酒酹滔滔。
國共“胡連會”,瓊漿傾同胞。
英雄愛美酒,美酒助英豪。
英雄與美酒,千古同其道。
貴州多美酒,環球競楚翹。
莫言黔道險,深山藏國寶。
昔時王謝珍,今日百姓肴。
誠招天下客,一舉千杯少。
群賢各路至,豪情幹雲霄。
酒長英雄膽,山挺壯士腰。
掃除攔路虎,架起致富橋。
美酒汩汩流,黎民富腰包。
長我黔人誌,還我苗嶺嬌。
驅貧送瘟神,明燭照天燒。
烏蒙多巍巍,雄鷹任扶搖。
夜郎何燦燦,翹首看今朝。
美文寫美酒,氣度自不凡。這是李報德先生的大作《美酒賦》(又名《國酒賦》)。2011年歲末,栗戰書同誌對這首古體詩做出批示:“氣勢磅礴,美哉壯哉!”並提出了見地頗深的修改建議。之後,在作者修改稿上又示:“是否可上宣傳資料或鐫刻於石碑、壁牆、展室?”此賦氣勢磅礴,文氣豪情可堪上品。值得引起深思的是,作者強大的正能量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誠如《貴州日報》發表的一篇評論所言——作者保持著一種“愜意的心靈牧歌”的精神和心理狀態,這在物質化甚囂塵上的當下,真是難能可貴。
在這裏想到一位先生,他是榮獲2012傅雷翻譯出版獎的翻譯家鄭克魯,搞文學翻譯,數十年默默耕耘,他說:“我喜歡翻譯,譯書的過程中,我覺得是一種享受;如有自認為譯得不錯的地方時,便感到一種快樂;譯完一本書,我覺得了卻自己的一個心願,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使命,所以樂此不疲。”又想到馬悅然先生,他真正深入地研究多涉冷門,而又長期堅持不懈、樂此不疲,有人問“為什麼”,他的人生態度委是樂觀輕鬆:“為了愛好而工作(Work of Love)。”
最後,我願將我的導師——百歲老人徐中玉先生最鍾愛的一句話放在這裏作結,與大家分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