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結束大考(1 / 2)

第二天早上不到7點,張雲輝、齊宗平和夏慧、楊林這兩組昨夜派往台風可能登陸地區的人馬已經起床,雖然隻有短短幾個小時的休息,麵對這樣的采訪,他們依然精神抖擻。

他們起床時,整個江都的雨都已經停了,隻是風很大,尤其是海沙島,因為海沙島離這次的台風中心很近,而且海沙島是個海島,沒有屏障,任憑台風咆哮。由於江河鎮沒有災情,且台風對這裏的影響不大,夏慧和楊林這對組合在進行了簡單的采訪後,上午10點就撤回了報社。不過張雲輝與齊宗平還停留在海沙島。

正準備洗漱的張雲輝和齊宗平打開水龍頭,卻發現沒水,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島上停水了。果不其然,酒店服務員敲開了他們的房門,送來了一桶水,並表示酒店儲水不夠,隻能分配這麼多水給旅客。就在此時,張雲輝的電話響了。“剛接到市水務局通知,由於昨晚風大、雨大,通往海沙島的道路破壞嚴重,更重要的是輸水管道被吹斷。”阿峰在電話中急促地說道:“你們趕緊去實地了解具體情況。”

“好的,我們馬上出門。”張雲輝在掛掉電話的同時,立刻示意齊宗平:“有新任務,全島停水,我們立刻去實地采訪。”

此時,原本準備趕往西江的湯為民也接到了阿峰的通知。

“據西江的通訊員傳來的消息,那邊沒有出現災害,倒是海沙大堤那邊問題嚴重,你們現在趕過去。”阿峰同時讓湯為民對這個采訪做的細一點和深入一些,因為這是通往海沙島的唯一通道,可以借此機會做做相關文章,比如探討為何大堤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如果修建跨海大橋是否有可能,等等。

對湯為民來說,這是他喜歡的選題,也是他非常樂於去做的新聞。接到指示後,他馬不停蹄趕往海沙大堤。當他們抵達目的地時,市政搶修人員早已齊聚現場,畢竟這關乎島上十萬居民的民生問題。

島內,張雲輝和齊宗平一連走訪了數十戶人家,采訪發現居民用水能夠維持一到兩天,因為住戶平日裏有儲水的習慣。但是他們心裏明白,大堤被毀,輸水管道不可能在一日之內恢複。通過認真的調查采訪,張雲輝寫了一篇《海沙島十萬居民用水告急》的新聞稿。

與此同時,湯為民也在大堤這邊對大堤被毀原因、被毀程度、管道何時修複等一係列問題進行了深入了解,並對水務、市政、水利、海洋、民政等部門逐一采訪,最終完成了名為《大堤被毀

跨海大橋勢在必行》的文章。

兩篇稿件在第二天見報的時候,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對於島上居民用水的問題,社會各界緊急募捐,民政部門聯合紅十字會采購了大批礦泉水,不斷送往島內。市委書記、市長也發出指示,責令市政部門抓緊時間修複海沙大堤,水務部門同時施工,開辟新的輸水管道,確保在最短時間內讓海沙島通水。

如果說張雲輝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為海沙島居民爭取了利益的話,湯為民的文章則是在江都全市引起了廣泛討論,甚至吸引了省裏麵有關領導的關注。畢竟修建通往海沙的跨海大橋曾經被探討過,隻是因為資金問題一直未成行,這次湯為民再次拋出這個重磅炸彈,畢竟引起爭論。隻是不知道這次的結果會是什麼,如果能夠建成,不僅會改善海沙島的交通狀況,更會吸引更多遊客前往,這將會對以旅遊為主業的海沙島產生積極影響。

“今天的《江都日報》值得一看。”

“是啊,上麵報道的內容很有吸引力,尤其是關於建設跨海大堤的文章。”

大街上到處都是關於討論海沙島居民缺水和建設跨海大堤的人群。在社會上引起這樣廣泛的反響,是季原和李良華始料未及的。但是從內心講,他們是非常高興的,畢竟自家報紙的文章能夠受到這麼多關注,是一件幸事,這說明他們的影響力還在,而且可能借此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