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書榮也很懂事,為了讓哥哥安心學習,家裏的困難從來沒告訴過哥哥。去年因為“非典”,父母暫時失去了工作,家裏的生活特別緊張,為了讓哥哥上學,她主動要求輟學。“爸爸在廣州打工,那時候病情比較嚴重,所以妹妹比較掛念爸爸,就寫了一封信,讓他注意身體,不行的話她就放棄上學。讓爸爸一心供我上學。爸爸有次回來的時候把這封信拿回來了,現在我一直把它珍藏著。”張書鑫說,看到信後他就哭了,非常感動,覺得妹妹雖然年齡這麼小,但說出的話令自己非常震撼。“如果家裏隻能供一個人上學的話,肯定是讓妹妹上。”張書鑫說,“因為我比較大,可以為家裏做點事。”
就是有了這份互相謙讓才使妹妹堅持上了學。
河南省魯山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大部分學生家裏都非常困難,繳不起學費的大學生相當普遍。2004年魯山縣被高校錄取的本科學生847名,其中貧困生就有260多名,特困生將近170名,為了不讓這些優秀考生失學,今年縣裏開展了“文明助學工程”,號召每個省市級文明單位幫助一名貧困大學生。
采訪中,魯山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向泉告訴記者,“短短幾天時間內,籌到了部分款項和對品學兼優學生資助的部分學費。魯山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職工收入也比較低,救助貧困學生的任務任重道遠,我們還要進一步發動社會各界力量來資助貧困學生。”
正當書鑫為學費發愁的時候,家裏來了客人,這些陌生的客人是當地電信部門的負責人,他們得知書鑫考上了北京郵電大學,又沒有錢繳學費,專程把3000元錢送給書鑫。雖說離8000元的學費還有很大距離,書鑫還是很高興,感到自己上大學有了希望。不過他又擔心自己去北京上學,該上初中的妹妹怎麼辦,這幾天。一有空他就拿起鐮刀和繩子往自家的山坡上走。
書鑫說,如果自己今年能夠到北京上學,冬天放寒假才能回來。山坡上的樹就沒人照顧了,妹妹做飯用的柴也沒多少了。他要在開學前把樹修一下,順便儲存一些柴火。
離開學僅剩10天了,爸爸還沒有寄錢回來,書鑫多少有些著急,他決定第二天到縣城問一問助學貸款的事,順便看一看老師。班主任老師告訴他辦理助學貸款,要到大學以後了,至於能不能申請到,老師也沒有把握。
從學校出來以後,書鑫並沒有馬上離開學校,他圍著學校操場走了幾圈,他說如果學費籌不夠,這個學校很有可能就是自己踏入的最高學府了。自己如果不能上大學就打算出去打工,供妹妹上學,將來讓妹妹有一個美好的前途,也讓勞累多年的父母歇一歇。
采訪劄記
賈泱
1991年,我當時還是大學二年級學生,那年春天,我被學校抽調到魯山縣的一個鎮中學支教。當我來到支教的中學,那裏的條件還是讓農村出身的我都感到吃驚,學校食堂裏基本上不賣菜,即便偶爾做一點菜,也沒有學生買。教師們的生活條件也不是很好,一位40多歲的聶老師還為自己擬訂了飯譜:早上紅薯煮稀飯,中午稀飯煮紅薯,晚上麵條,備注:如需改善生活,買燒餅兩個。很多年以後,這份飯譜還不時在我腦海中閃現,當“我要上大學”係列節目啟動的時候,我首先想到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說實話,當地的教育狀況和經濟條件和當年相比已有很大發展,但是,他們和發達地區仍不可比擬,即便是和周邊地區相比也有相當大的差距。這裏還有很多學生上不起學,高考報誌願的時候,根本無法考慮自己的誌向,完全是根據學校的收費和家庭情況決定的。當地政府雖然在教育方麵不遺餘力,終因財力有限而顯得杯水車薪。
這裏的狀況也是全國貧困地區教育的縮影。對於貧困大學新生的救助除了政府的努力以外,也需要社會上更多的人參與。從2004年開始,我們欄目聯合公益組織在全國發起了“我要上大學”大型公益活動,勸募資金2000多萬,資助5000多名貧困學生攻讀大學,張書鑫是其中的一員,目前他在北京郵電大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