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沈深 吳滔
編導 鄭秀國
李小萍,就讀於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中學。在今年的高考中,她考取了683分的好成績,位居全縣第二名,超過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將近100分。這樣的成績對於任何一個考生而言無疑都是一個天大的喜訊,然而對於李小萍來說,在短暫的喜悅之後,迎來的卻是更多的煩惱。
從四川威遠縣城出發近三個小時,我們來到了位於湧溪村的李小萍家,在這個簡陋的家裏,最顯眼的就是滿桌的複習資料和已經發黃的獎狀。從小學到中學,李小萍每年都能給媽媽帶回這樣的喜悅。她對我們說,得知高考成績後,心裏感覺還是挺高興的,因為畢竟考了全縣第二。報考的浙江大學雖然很好,但學費生活費卻讓全家發愁了。
其實,從高考結束那一天起,這樣的擔心就一直縈繞在李小萍的心頭,為了不讓爸爸媽媽看出自己的擔心,日記就成了李小萍唯一能夠傾訴的對象。
“高考已經結束一個月了,這些天,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待在一起,也更真切地感受到爸爸媽媽那份無言的愛。爸爸頭上的白發又多了一層,媽媽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深了,為了供我和弟弟上學,爸爸已經五六年沒買新衣服了,每天還冒著生命危險去給我們賺錢。今天上午,我終於知道了分數,683分,這個分數讓全家人都非常激動,為了這一天,我們等得太久了。然而,在短暫的喜悅之後,我又能感覺到父母眼中的無奈,雖然他們在我麵前極力地掩飾,但我仍然能夠感受到。是啊,我們曾經那樣地盼望這一天,卻又那樣害怕這一天的到來,隻是在此前,我們都不忍心道破。”——摘自李小萍日記。
李小萍的家共有五口人,爸爸、媽媽、奶奶,還有正在上初中的弟弟。由於家裏地少,媽媽又體弱多病,全家人的生活和姐弟倆讀書的重擔都壓在了爸爸一個人身上。我們剛到小萍家不久,他的爸爸李科戶又要出門打工了。
李小萍的爸爸李科戶在朱家煤廠上班,從家裏到煤廠要走一個多小時。他在煤廠已經幹了20多年了。我們跟隨李科戶來到了他工作的煤礦,不巧天上正下起了雨,已經換好衣服的李科戶和工友們正盤算著今天還能不能開工。在這些礦工中,李小萍的爸爸是年齡最大的一位,今年已經50歲了。因為年齡偏大,最初礦上並不想要他,後來考慮到他家的實際情況,才破例給了他這份工作。小萍的父親李科戶每次下井一般都得幹上8個小時,一天要挖一噸煤。從早上7點30分到下午4點30分,強度可想而知。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李科戶每天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機器,超負荷地運轉著。特別是在女兒進入高三後,李科戶工作得越來越賣命,而這也讓小萍越來越感到擔心,因為在16年前,她的爺爺就是在挖煤過程中遇難的。這些年來,小萍每天最擔心的就是爸爸的安全問題,這多少也影響了她的一些情緒。有時課上她會不經意地寫出一個“煤”字來,她說,這個“煤”字,其他人看不出來什麼意思,但是她心裏明白,她爸爸在挖煤,收入挺不容易的,一天就掙10—20元錢,而她這邊一天就花10~20元錢左右,學費加上生活費。寫那個“煤”字,就是提醒自己父母很不容易。
在對爸爸安全的一次次擔憂中,李小萍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好好讀書考上大學,不讓父母失望。但是,由於初中時就讀的學校比較落後,剛到威遠縣高中時,李小萍的成績並不理想。為了提高成績,3年來,李小萍付出了比其他同學不知多出幾倍的努力和艱辛。中午12點,同學們都去吃飯了,她不去,因為那個時候比較安靜。從12點到12點半,半個小時複習上午的功課,整理筆記。經過那一段的努力她的學習有了很大的長進。
在小萍家,我們看到了一本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書,這本書標價24元錢,當初為了買這本書,小萍度過了一星期在同學們眼中十分難熬而在她看來卻十分平常的日子。同學們曾看見她早上中午晚上都用開水泡饅頭吃。一個月的生活費本身就隻有80~90元,拿出20—30元買一本書過後,隻有從飯費上節省了。她說饅頭是最便宜的,在學校,兩毛錢一個,年輕人嘛,吃一點生活上的苦又有什麼?她很擔心爸爸,她要努力地學習,改變她們的家庭狀況,這就是她學習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