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皇建元年(公元560年)

固安縣東灣、蘇橋等地引渾河水(現永定河)和清河水灌溉種稻。

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

遼蕭太後統軍攻占固安,於城內修磚井一限,井深近10米,井底有子井9眼,水質甘甜,保存至今。

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

渾河在固安縣楊村決堤,水災嚴重,威脅京畿。金世宗完顏雍詔令大臣“發中都三百裏夫塞之”。翌年又決,開挖新河分流,以減輕水患。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

七月二十八日,在三河縣與平穀縣之間發生8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是廊坊地區有記載的最早的大地震。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

四月,直隸巡撫郭世隆修築渾河堤岸,將麵安、永清之北36公裏年久傾頹的舊堤修複,同時疏浚永清縣東北27公裏舊河,使渾河水順流歸澱。

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親臨渾河下遊視察,賜名永定河,並命巡撫於成龍大築堤堰疏浚永定河,自盧溝橋以下施工,經固安縣楊村、永清縣郭家務、至霸縣牛眼、辛張歸澱。經此次治理,永定河在30年內無遷徙改道之害。

清雍正三年(公元1752年)

清世祖憲皇帝愛新覺羅胤祺命怡賢親王同大學士朱軾興修水利,引永定河水於永清縣郭家務改河東行,經冰窖、瀾城、宋流口、東沽港至王慶坨歸長澱河入三角澱。

清光結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六月,津蘆鐵路(天津東站至北京右安門外馬家堡)建成通車,橫貫安次縣,縣內設萬莊、廊坊、落垡三個車站。

清光結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永定河道員呂佩芬,在固安創辦河工研究所,培訓治河人才。

中華民國6年(1917年)

三河縣大趙莊人韓文炳在段甲嶺創建乙種農校,培養農業技術人才。

中華民國7年

文安縣新鎮水文站使用雨量器進行降水量的觀測。

中華民國8年

固安縣設立農林分局,民國14年(1925年)後改稱實業局。

中華民國9年

4月,興修津保南線公路(土路),廊坊境內長32.5公裏。

是年,固安“道院”建立,開本區西醫治病之先河。

廊坊火車站建成給水站。

中華民國11年

京津公路竣工通車。

中華民國巧年(1926年)

4月,三河縣城設長途電話局。

中華民國20年

8月,三河縣設電話管理所,裝置美國產50門磁石交換機1台。

是年,三河縣政府在東關創辦農事試驗場。

中華民國22年

三河縣新集鎮利祥生紗廠安裝1台蒸汽發電機,供本廠和鎮內布店、糧店照明。

中華民國25年(1936年)

廊坊地區第一個民間衛生組織——香河縣醫學職業聯合會成立。

是年,在廊坊火車站北側建成一座高11.5米,容量135噸的小水塔,采取前置水塔管道直供辦法供水。

中華民國26年(1937年)

香河縣北崗村一家私人酒廠使用柴油機發電,裝機容量10千瓦。

中華民國27年

安次縣葛漁城張曉江通過北平市衛生局考試,取得醫師證書。是廊坊地區最早持證行醫的中醫大夫。

中華民國28年

5月,日本侵略者在天津至北平間敷設的無負荷地下電纜工程廊坊中繼所竣工。

中華民國30年(1941年)

11月,華北電報電話公司在廊坊設立外26電報處。廊坊始有電報通信。

是年,英國人在永清縣建立“中華聖公會醫院”。

中華民國31年

12月21日,廊坊鎮開始辦理長途電話業務。

是年,固安縣開始使用“肥田粉”。

中華民國32年

8月,三河縣日偽政府在縣城中心閣安裝一台德國產50千瓦發電機組,用蒸汽機帶動發電。

中華民國35年

6月20日,冀中十專署新華醫院在固安縣牛駝鎮建立。

中華民國36年(1947年)

7月,廊坊電報電話局安裝手搖式20瓦電台一部,這是廊坊地區最早的無線通信設備。

1949年

7月,冀中十專署領導的群眾醫院開始使用鼠疫活菌苗和霍亂菌苗。

1950年

5月5日至30日,河北省永定河沙荒造林局對固安、丞清、大興三縣的沙荒進行調查測量。

5月,天津專區成立獸醫站。

7月15日,開挖潮白新河工程竣工。

是年,天津專區建立衛生防疫隊,1956年改稱天津專區衛生防疫站。

引進斯字棉,代替農家種。

1951年

6月初,全區發生蝗蟲,開始用飛機噴撒農藥滅蝗

11月,河北省林業局組織林野調查隊,對安次、永清、固安、大興四縣的永定河泛區進行調查測量,並完成了農田防護林造林設計。

勝芳鎮建成一座以燃煤為動力的公私合營發電廠,裝機容量3000千瓦。

1952年

3月8日,河北省政府做出《關於營造永定河下遊防護林網的決定》。3月14日,河北省政府召開安次、永清、固安、大興四縣縣長聯席會,研究造林方針、政策、任務、技術以及組織領導等方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