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毛錢的收入(2 / 3)

第五步:積極溝通(Interpretation)

危機發生以後,企業要把自己所做,所想的,積極坦誠地與公眾溝通。另外,企業與內部顧客保持溝通也重要。因為內部員工如果不了解事實真相,就會導致混亂,無法保持統一口徑。對於同一危機事件,企業內部竟傳出不一樣的聲音,這是危機管理的大忌,不僅會令原本簡單的事態趨於複雜,更會暴露出企業內部的“矛盾”,甚至可能由此引發新的危機。同樣的,企業如果沒能建立自己的新聞中心,沒能及時、迅速、準確、有效地向各種媒體提供全麵、客觀、詳實的信息,沒有與社會公眾和輿論媒體進行廣泛而有效的溝通,那麼出現的若幹信息真空地帶,就會很快被不全麵、不公正、不客觀、不具體甚至不真實、詆毀性的報道和謠言所占據。

第六步:記錄歸檔(Sketch)

最後一步,就是把對危機的總結,分析危機出現的原因,從製度上製定預防危機再次發生的可能,並且把本次處理危機的方法和經驗記錄下來,以供企業別的部門參考。企業危機總結是整個企業危機管理的最後環節。企業危機總結一般包括以下三步:對危機發生的原因、相關預防和處理等全部措施進行係統地調查;對危機管理工作進行全麵地評價,包括對企業危機預警係統的組織和工作內容、危機應變計劃、危機決策和處理等各方麵的評價;對危機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綜合歸類,分別提出整改措施,並責成有關部門逐項落實。

第二部分建立完善的企業係統第八節風險管理係統(3)

在此,我還要強調,在進行危機處理時,我們必須注意係統之間是相互聯係的整體。一個故事是怎麼說的:

一隻鹿被獵狗追趕著,慌不擇路地跑進了一個農家院子,恐懼不安地混在牛群裏躲藏起來。一頭牛好意地告誡他說:“在我們這裏,當然你能躲過獵狗。但你在這裏不一定是安全的。因為如果有人經過這裏,你就等於是自投羅網。”這時,主人進來了,一邊埋怨牛飼料分配得不好,一邊走到草架旁大聲說:“怎麼搞的,隻有這麼一點點草料?牛欄墊的草也不夠一半。”當他在牛欄裏走來走去檢查草料時,發現露出在草料上麵的鹿角,於是把鹿殺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逃避一種危險時,不要忽視另一種危險。在進行危機管理時必須係統運作,絕不可顧此失彼。隻有這樣才能透過表麵現象看本質,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化害為利。

企業危機預防係統

企業危機處理係統的重點應放在危機發生前的預防,而非危機發生後的處理。為此,建立一套規範、全麵的企業危機管理防範措施是必要的。

○成立企業危機管理常設機構

其成員應盡可能選擇熟知本企業內外部環境、有較高職位的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參加。他們應具有富於創新、善於溝通、嚴謹細致、處亂不驚、具有親和力等素質,以便於通覽全局、迅速作出決策。

○警惕企業的潛在危機信號

企業的潛在危機信號是指企業經營過程中較為隱蔽的危機跡象,通常危害程度小,對企業的生存還不構成直接威脅,但時刻消耗著企業的資源和能量,製約著企業的發展。

潛在危機信號可以通過企業經營中細微的不良現象來反映,細微的不良現象主要有少量高級人才流失、市場份額逐漸萎縮、盈利能力偏弱、執行力較差和信息溝通、傳遞不暢、創新能力低、缺乏發展後勁等。

外顯危機信號是指企業經營過程中較為直觀的危機跡象。很多企業由於危機意識不強,對消耗企業資源和能量的潛在危機信號不夠重視,隻有當經營中細微的不良現象發展到威脅企業存亡時,才會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外顯危機對企業威脅很大,若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將可能危及企業生存。其突出的不良現象主要有人才流失率高、銷量或產值急劇下降、生產設備老化、麵臨或處於虧損、流動資金短缺、公共關係緊張、領導人迷失經營方向等。

企業外顯危機直接可以從人才流失率來體現。如果一段時期人才流失率超過20%,就給企業提出了嚴重的危機警告,這反映企業可能存在人才結構失衡、高層矛盾尖銳、激勵機製滯後、企業文化庸俗、營無計劃、企業缺乏發展潛力等問題。

銷量或產值是評價企業經營狀況好壞的關鍵指標,若與往年同期相比,銷量或產值下降幅度大於15%,反映企業可能存在經營模式守舊、產品缺乏創新、品牌知名度下降、分銷政策不積極、促銷力度不足、服務質量降低等問題。

富裕的物質生活使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這對企業產品的品質及設備的應變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生產設備老化,反映企業可能存在發展方向不明確、產品研發人才匱乏、設備維護能力弱、融資渠道不暢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