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萬般愁緒生(1 / 3)

“什麼?讓我娶溫家小姐?”母親的話讓丁景源有些意外。

“是啊,你父帥和我提了一下,說是丁溫聯姻是一早就定下的,溫小姐今年剛滿十八,與你正是合適。”說話的是丁浩的妾室王氏。

“可是父帥怎麼從未和孩兒提過?”丁景源還是不願相信,“還有,如今局勢未明,戰事正緊,現在娶親未免有些不合時宜吧?”

“這天下大事,你娘我可不懂,我隻聽人說溫小姐是個美人胚子,娶了她,那可是你的福氣,再說了,你都二十五了,這幾年來跟著你父帥東征西討,都把婚事給耽誤了。”王氏伸手為兒子理了衣裳,“這事兒老爺也沒定下,不過我可跟他說了,我滿意著呢。”

丁景源還沒緩過神來,王氏又開始了念叨:“你可不知道,這婚事可是個香餑餑,整個北江(允江以北俗稱北江)哪家的男子不想攤上溫家這門親事?可在我看來啊,溫老頭也就看得上咱們丁家。娘可跟你說,你是丁家長子,這婚事本就門當戶對,斷無再推脫之理了。”

景源沒有聽母親喋喋不休的言辭,心裏卻已經開始盤算。眾所周知,溫家的主子是天下第一富豪溫福祥,溫家和丁閥離得很近,都位處允江已北。溫家老頭是個名副其實的生意人,不論三閥之間如何爭得你死我活他都隻是做著自己的生意,且從不幹涉戰事,所以在外人看來,溫家就像是個十足的金庫,沒人知道他到底多有錢。丁浩早年便與溫福祥交好,據說他倆是同鄉秀才,後來兩人一南一北各謀出路,丁閥之所以能在不利的地理條件下立足,完全是因為溫家背後的支持。

溫福祥育有一兒一女,長子溫亞恒,小女溫雅憐。如今與丁家聯婚的便是溫雅憐。說起這個溫雅憐,整個北江怕是無人不知,人如其名,溫婉賢淑,雅致慧心,琴棋詩畫,無一不通。溫老頭從小視若便掌上明珠,疼愛備至。傳說北江才俊上門提親之人早已踏破了溫家的門檻,可溫老頭卻一個也看不上。

本來,娶到這樣的名門淑女,景源應該很開心,可他不知為什麼,卻總是如鯁在喉。

這樁婚事,明顯不能推,也推不得。兩家聯姻不但使溫家有了更加牢固的軍事後盾來發展其各產業的生意,更重要的是,對於丁家而言,溫家這樣的靠山是決計缺少不得的。雖說是互相依靠,但彼此心知肚明,簡而言之,謀天下之權總是要比謀天下之財難得多吧。然而,即使景源對天下局勢解得如何通透淋漓,他仍舊排斥這場婚姻,原因並不在與這婚事的本身,而是更加難以言喻的緣由。

景源從小在丁浩身邊長大,對於父親往事即便丁浩隻字未提,他總是能了解一二的。這麼多年來,有多少流言蜚語,有多少話語傷人,丁浩聽得到,景源也聽得到。即使丁浩如何的文韜武略,創下怎樣的蓋世功勳,卻依舊難敵悠悠之口,眾說紛紜。

一切的源頭卻隻是因為一個女人。

名不正,則當然言不順。可名是否為正,究竟找誰去訴說?

而如今,他同父親當年的處境變得如此相似,是否若幹年後,無論自己如何努力,總是擺脫不了依靠女人的命運,掙脫不了世人的冷眼相對?

景源知道,那條路,父親能勇敢地走下去,自己卻未必有這樣的勇氣。

想著想著,景源忽然一個醒神,這婚事既然父親還未同自己提及,說不定他也有所顧慮,他既然如此了解父親,那父親必然也知道他的心思,所以,興許還有挽回的餘地。想著,便不再理會母親在身後的喋喋不休,衝向書房。

書房內,丁浩正與丁景熙議事。

“景熙啊,你大哥和溫小姐的婚事基本已經商定,你看,這事兒該怎麼辦?”丁浩說話的聲音有些輕柔,而且話語從來委婉。

“一切任憑父帥做主。”丁景熙低著頭,恭恭敬敬地說道。

“溫家可是咱們丁家的支柱,這次聯姻可不能馬虎啊。景熙,這事兒交給你辦可好?”丁浩很是鄭重地詢問兒子的意見。

景熙猶豫了一下,還是答應了:“孩兒遵命,隻怕做得不周到,還請父帥提點。”他也不敢有些許的懈怠。

“好好好。”丁浩拍了拍景熙的肩膀,“為父知道你做事謹慎,不同你大哥的性子,這事兒可不能楚一點兒差錯,明白麼?”

“孩兒明白,定辦得妥妥帖帖的。”

丁浩微笑著示意景熙退下,景熙作揖退出,出門時正好撞見了急匆匆趕來的景源。

“二弟。”景源叫了住了景熙。

“大哥?你不是去給姨娘請安了麼?”景熙看著大哥匆匆而來,心裏其實已經猜到了幾分。

“先不說這個,父帥可在書房?”景源來不及和弟弟解釋太多。

“在,還未午休呢。”

“好。我回頭再來找你,這會兒先去找父帥商量些事兒。”說著便火急火燎地朝書房衝了過去。

景熙也不再多言,自顧自地辦事去了。

丁溫聯姻可是件大事,景熙當然不敢怠慢,這邊廂接了任務,那邊就去找劉總管商議起來。總務府設於丁宅西南深處,回廊轉曲,離書房有些距離,景熙一邊加急了腳步,一邊琢磨著該怎麼操辦婚事。還未及轉角處,就聽見了議論之聲。